第884节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2010-10-2709:24:24

我以为,在诸种艺术形式中,对人物心理拿捏揣摩得最到位的,戏曲应在候选之列。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戏曲舞台为虚景,没有很多额外的东西来衬托,所以你心中的任何一点微小变化,都得通过一个人的唱念做打来表现。

《三岔口》就是这样一部很有意思的戏曲,它描绘的是两人在旅店黑夜格斗的段子。有一段时间,几乎没有一句唱词,全靠演员一上一下、一前一后的动作。

这么费劲,当然是由于黑灯瞎火,大家都掌握不到对方情况,只能闭着眼睛打。

在廊坊夜战中,五井中队以及那些伤兵们确实是闭着眼睛打的。毕竟,他们来了没几天,对周围环境根本谈不上不熟悉,但他们的对手却不一样。

226团长期驻守廊坊,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如数家珍。黑夜格斗,就仿佛一个个戴了夜视镜一样,看得比白天都清楚。

崔振伦第一个盯住的目标,还不是驻站日军,而是铁路上停靠的军列。

很多天了,226团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日军通过驻地,前去攻打兄弟部队,那心情真是无比的难受。

现在好了,去北平拦不着你,回来就可以把欠债给一道补上了。

日军钻在列车里的伤兵们虽说也拿着枪,但比四肢健全的肯定要好打多了。

没过多长时间,这批人就被搂搂光了。接下来的驻站日军也死伤大半,只有少部分鬼子兵得以四处躲藏。

当时崔振伦正率作为预备队的最后一个营上来。他相信,如果再扫一下,拿下整座廊坊车站是没有多大问题的。

就在关键时候,手机铃声响了。

这是形象的说法,事实是旅长刘振三传来了命令:放弃廊坊,回军安次。

这个时候,刘振三终于与29军指挥部取得了联系,并分别得到了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29军军长宋哲元特地声明“和谈绝望,遇敌就打”,同时嘉奖在第一次廊坊之战中率先出手的“列兵”和“隐蔽哨”。

就算在对廊坊发动夜袭时,刘振三和崔振伦的心里仍然是忐忑不安的。

第一次廊坊之战,可以肯定,是己方先开的火,这个如果细查起来,有违抗军令之罪,到时别说“列兵”,连旅团长都可能要吃不了兜着走。

第二次廊坊之战,眼看着收复廊坊是有把握的,但又怕再次违背师部不得先敌开火的禁忌。

现在,宋哲元亲口说了,开火无罪,杀敌有理,可能的戴罪之身一变而成有功之臣,谁不乐啊。

这就意味着,以后手脚就可以放开来打了。

但另外一个坏消息,看了则让人心情沉重,这也是导致刘振三不得不让崔振伦撤军的原因。

只是一句话:“平津两地情况均不很好”。

撤出廊坊,是希望226团能相机援救平津。

华北形势紧张万分,远隔千里的东京也没闲着。

在获悉“廊坊事件”和“广安门事件”爆发后,那个好战分子杉山元哪里还按捺得住。

一大清早,他就三步并作两步地跑去找参谋总长载仁亲王。

我早就说了吧,华北的29军不是好东西,这不,他们终于向我们开枪了,还把“皇军”诱进城里进行歼灭,这是想打大仗啊。

在载仁看来,日本人主动打中国人,理所当然,而中国人反过来打他们,则绝对属于离经叛道,是活得不耐烦的表现。

载仁把桌子一拍,那还等什么。

尽快把国内的3个师团动员起来,同时对已进入华北的关东军、朝鲜军和天津驻屯军进行二次动员。

(865)

本站7x24小时不间断超速小说更新,请牢记经典址:[拼音第一个字母]手机看小说:【经典小说】,x小说下载请到小说信息页,请点上面的“返回书页”!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