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科幻小说 > 三国大封神 > 第92章 成国士

第92章 成国士

上一章三国大封神章节列表下一章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孙吴的虎威将军吕蒙“白衣渡江”,据城守将糜芳献城而降,吕蒙兵不血刃,就进占了据城。攻打襄阳的关羽迅速返回据,打算重新夺回据城』而,当关羽兵临城下时,却只留下一句傲气十足的话:“此城吾所筑,不可攻也”(《水经注》卷34《江水篇》),然后就撤兵而去。

后人分析关羽这番话时,不外乎有两种解读:其一,据城是关羽所筑,关羽对据城的结构和坚固程度非吃信,认为即使是他自己也无力攻下据城;其二,据城是关羽所筑,关羽太爱惜这座花费了他巨大心血的城池,他不愿意将这座城池毁于自己手下,所以他放弃攻城。

其实,关羽最后放弃攻打据城,与“城”无关,而与“人”有关♀个“人”,就是关羽的对手吕蒙。进占据城后,吕蒙出色运用危机关公处理艺术,使“占领者”与被“占领者”的矛盾得到充分的化解,并成功瓦解了关羽的军心与士气,使得关羽丧失了攻打据城的勇气和信心,这才是关羽最后放弃攻打据城的真正原因。

吕蒙进驻据城后,首先做的第一件事,是严肃军纪,下令将士不得干扰城中百姓的正锄活±蒙手下有一个汝南同乡,因为天下大雨,的雨会把铠甲淋坏,便从城中一户百姓家里拿了一顶斗笠盖在铠甲上±蒙知道后,以为这个同乡触犯了军令,丝毫不考虑这位同乡拿百姓斗笠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军队的铠甲,更不考虑同乡之情,而是挥泪问斩,对这位同乡处以了极刑±蒙的严厉执法,在军士中产生了极大的震动,从此再没有扰民事件的发生,从此,据城中百姓安居,道不拾遗‰此同时,吕蒙还对关羽及其将士的家属进行抚慰←安排自己的亲近,不分白天黑夜,到城中百姓家中恤问,饥者给食,寒者给衣,病者给药,令城中百姓非常感动。

吕蒙占据据城后,关羽也想到过通过沟通来处理这一事件。关羽在返回江陵的路途中,多次派出使者进入据城,与吕蒙直接接触,试图说服吕蒙退出据城』后,关羽的行为,不仅没有正面的结果,却被吕蒙充分地利用,相反起到了反作用±蒙对于关羽派来谈判的使者,并没有拒绝和排斥,而是积极接触,充分利用关羽的使者发挥沟通的作用,进一步瓦解关羽内部的军心和斗志。

吕蒙盛情接待了关羽的使臣,还安排他们到据城中四处巡视,让他们亲眼看到吴军进城后据城中一片祥和的景象。不仅如此,吕蒙还让关羽的使者在据城中挨家挨户地去走访关羽将士的家属,让这些家属写好报平安的书信,让来使带出城外±蒙所做的这一切,完全符合现代的危机公关理论中的一条危机公关原则,——“真诚沟通原则(ierity)”,最大限度地毕了公众的知情权。

吕蒙所做的一切,很快就有了回报。关羽的使者出城返回军中,很快就把在据城中所见所闻告知了军中兵士,那些急于知道家人消息的兵士,在营帐中私下传递着亲人平安的信息,而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关羽军中的军心和士气也慢慢销解了。

《三国志·吕蒙传》说:“会权寻至,羽自知孤穷,乃走麦城,西至漳乡,众皆委羽而降。”军心瓦解,部将背叛,使得关羽虽然表面上的傲气不减,但实际上内心深知自己已处于“孤穷”的境地,这才是关羽最后放弃攻打据城而改走麦城的根本原因。

人们车:“关羽大意失据”,关羽失据的原因,用“大意”两个字一笔带过,掩盖了历史背后很多真正的原因。

(本章完)
本章已完成!
上一章三国大封神章节列表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