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都市小说 > 智能工厂 > 第三百三十六章 主席林森

第三百三十六章 主席林森(1/3)

上一章智能工厂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第三百三十六章 主席林森

此时正是民国21年,林森任南京政府主席,汪兆铭任行政院,姜瑞元出任军事委员会委员。()东北丢失,淞沪保卫战损失巨大,姜瑞元迫于政治舆论上的巨大压力,不得不再一次退位下野。

在他的政治生涯之中,这种事情并不是第一次,也肯定不会是最后一次。不管多么无奈和苦闷,暂时性的脱离政治漩涡中心也不是坏事,而且手中只要牢牢掌握着军权,也不怕其反对势力翻出什么大浪来。

中华民国是这时中国唯一合法政权,1932年对于民国来说,正值内忧外患之时。

内忧主要在于中国各地的割据政权,有的表面上臣服于政府,有的则连样子都懒得做,比如说华联和红门。

华联自不必说,盘踞六省,占着中国南方沿海的膏腴之地,经济繁荣,工业强盛,实在是政府中央政权的心腹大患。

而中华红门也不消停,趁着日本入侵东北的大好时机,赤军于1931年以瑞金为中心的赣南、闽西成立了中华赤色共和国,成为全国赤化运动的中心区域,并得到了苏俄的帮助。

其主要武装力量为赤一方面军又,称中央赤军。当时,全国已在231个县、0万人中建立了县以上的赤化政权,赤区建设进入了全盛时期。

姜瑞元认为“攘外必先安内”,华联已经在对抗外敌上与军表现出了步调一致的合作态度,更何况柿子也要挑软的捏,红门赤区成为了中央军的眼中钉肉中刺。在1932年的前两年党已组织了对苏区的三次围剿,均以损兵折将告败。

而如今已是1932年,迫于日本侵华之举越来越明显,姜瑞元也迫切需要一个稳固的大后方,才能放心让主力部队在前线进行卫国抗战。

正因为如此,党又发动第四次“围剿”,结果黄陂、草台冈两仗,损失三个师、枪支万余,被俘万余名。第四围剿又遭失败,在12月 1日 赤四方面军由陕入川。

在此情势之下,加之西方经济也正处大萧条之际,原本满目疮痍的中国经济更是萎糜不振,金融和工商业动荡,大量白银外泄、原材料价格跌落、消费市场一片低迷。工人大罢工不断,农村哀鸿遍野。

中央政府原本计划投资于经济项目的款项被大量地挪用于军事目标,党被迫从整理内债入手,以避免财政危机的发生。

至于国家外患,则更不必说,19321月东北在日本的铁蹄下全部沦陷。1月12日,日军又在青岛登陆。1月28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一.二八”抗战爆发。1月30日,国民政府被迫迁都洛阳。3月9日,日本的扶持伪“满洲国”在春成立,对东北实行殖民统治。

这一连串的战事激变,都是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说起政府的首都,也是根据时局的动荡几经改变,早在1926年12月13日武汉临时中央党政联席会议的成立,标志着政府已经迁至武汉。而1927年1月1日的时候,政府的首脑也都正式在武汉办公,并以武昌、汉口、汉阳为京兆区全名。

武汉作为国都,大的发展使政府由广州时期进入了武汉时期。

1927年4月12日姜瑞元因为红门在北伐军身后捣蛋,所以向这群赤化脑残们举起了屠刀,镇压了红门的反政变,并于4月18日在南京另立中央,建立了南京政府,同武汉政府对峙。

这时,中国出现了宁汉分裂的政治局面。代表武汉政府的汪兆铭在被红门耍了一遭之后也很快右转,发动了“灭赤”的“七一五”熊东,这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大的正式开始

党终于可以摆脱苏俄的束缚,虽然因为先天的组织性问题,仍旧没有摆脱赤化的体系本质。但至少这种赤化是中国自己的,而不像中华红门那般,纯粹的苏俄忠犬,肆无忌惮的出卖国家和民族。

而这时,汉方的反对,各地军阀派系的离心,以及徐州战役的失败,也使姜瑞元陷入困境。他以退为进,向南京政府提出辞职,并于8月12日离开南京去上海,宣布下野。9月16日中央特别委员会成立,决定政府首都由武汉迁到南京,实现了“宁汉合流”。

姜瑞元凭着下野时期的空挡,迎娶了宋美龄,更是因此获得英美支持,随后不久便宣告复出,重掌军政大权,“宁汉合流”标志着党一党专政统治的建立。

赤化的本质就在于这里,党权高于国家,政治权谋重于民族利益。用暴力的手段压制民众不满,并且形成一种无限膨胀的政治特权阶级。而姜瑞元在这一点上,依旧是走着赤化的路线,与红门的组织理念如出一辙。

唯一不同之处在于党至少还是有着不少中国传统化的影子存在,而红门则是彻彻底底的赤化了,民族化在他们眼中,都是腐朽陈旧,并且应该舍弃的糟粕。

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南京乃帝都,形势危急。不得已之下,政府讨论迁都,有说迁往西安的,有说洛阳的,还有说汉口的,最后选定迁都洛阳。

3月6日国民政府主席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智能工厂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