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都市小说 > 智能工厂 > 第三百三十六章 主席林森

第三百三十六章 主席林森(3/3)

上一页智能工厂章节列表下一章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民国首任参议院议的林森稍逊一筹。而于右任因为是姜瑞元青睐的人选,而被胡、汪方所拒绝。因此,最后就只有林森莫属了,而且从公德还是私德来看,林森都是当之无愧的。

林森平生洁身自好,生活力奉简约,朴素至极,他曾为到海外募集到大批捐款,却没有为自己添置一件足以防寒的冬衣,以致在自己的衫下摆上缝上衬布以保暖。

他青年丧妻,却终身不续娶,无亲生子女,没有什么家产,更无三妻四妾,更无党内有些权贵那样奢侈yin逸的作,这在当时的官场中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品质。比之后世的所谓伟人吉少山,有过之而无不及。

林森只是与人无争,本身并非庸碌之才,他对于自己负有责任非常清醒。在《就职通电》中讲:“森受命彷徨,不敢自逸,黾勉受命,暂度危机。值此国难灼肤,外交束手,懔失足于冰渊,谋全国之团结,急不可待,时不我与,森惴惴自将暂勉效职。”

从这番诚挚之语中可见他深知自己所处位置的艰辛,于是表示要如履薄冰地效力。事实也确实如此,伺候政府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林森真是受命于危难之际,奋力苦撑危局。

林森常常一身袍马褂,鹤发童颜,银须飘垂。拄着一根手杖,鼻梁上挂着眼镜,仪态端正,举止稳重。如果不是他胸披红绶带,佩一枚青天白日的徽章,人们是不会想到这么一位慈祥的老者就是中华民国的国家元首。

在衣着饮食方面更是很朴素,常身着黑色或蓝色大衣袍,戴灰绒呢帽或黑色礼帽。一年四季,无论寒暑,都是一身布衣,只有厚薄之分,没有时常变化。饮食起居上他也是喜欢清淡素食,几乎烟酒不沾。

在住宿上,林森也很简单,他喜欢清静、自然。其南京成贤街故居,十分狭窄。移驻洛阳期间,居处尤为简陋。这与一些党内高官住公馆形成了鲜明对比,比之后世红门赤朝的许多所谓节俭的为人,更是犹有甚之。

之所以能够出任国家主席这个在政治上至高的职务,当然不是仅仅凭着清廉就足够的。这和林森的思想品格有关,他既有道家淡泊名利的一面,也有传统儒家积极明志的另一面。登上国府主席的座位,林森并不是怀着君临天下的心情去争夺权位。

因此,他的政治作就带有很强的“无为而治”的色彩。在通过《中央政治改革案》的议案修改之后,林森出任的国家主席再也不是独揽党政军大权的领袖,而是一个空有名号的虚位。

由于是虚位元首,林森尽量恪守“政府主席不负实际责任”的明规定。尽量不问细事,不干扰阁僚的工作。以致在他就任主席一个多月后,行政院的那些官员才记起来应该去参谒一下林主席。

如果国府主席是一个不明大体而个性特别坚强的人,如果他不甘心做一个仅仅画诺的主席,那么十几年前北京唱过的‘府院之争’一幕戏,还是不容易避免的。只有生活于这个到处都是争心的时代,试回想那两年前党政军合为一体的国府主席的地位,就可以明白林森主席的谦退无为是有这多么重大的历史意义的了。

确实如此,在姜瑞元担任政府主席的时候,由于他具有很强的政治,他兼任着党和军队的最高领导人,是权倾天下的铁腕人物,但是由于其锋芒毕露,树敌太多,引起连年的军阀混战、派系纷争,搞得国无宁日、民怨沸腾。

就连姜瑞元本人也被迫两度下野,相比之下,林森的谦逊无为确实具有历史意义。 林森与姜瑞元,在性格上一柔一刚,因此能够互相配合,期共事而能安然无恙,这当然主要是因为林森的通情达理。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政治家,最终还是被历史所遗忘。因为他既没有犯下滔天的大错,也没有做过轰轰烈烈的大事,更没有滥用自己的权谋,去肆意修改史书来彰显自己的伟大。

这样的伟岸,形似高山,如同四海,巍峨浩瀚,却又深沉练达。对于国家大事而言,一个人的私人品德无论如何清高,于国于民都是无甚用处,但林森这人,却是意外。

中国在这个蹉跎的时代,能够拥有这样一位宽仁厚重的主席,真是幸甚

第三百三十六章 主席林森

&am;lt;!-- 小 说章节内容结束--&am;gt;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智能工厂章节列表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