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言情小说 > 洪荒通史 > 第三十五章 大禹证道

第三十五章 大禹证道(1/3)

上一章洪荒通史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却说夏禹继位之后,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改定历日为夏历,以建寅之月为正月。与此同时,中原各部落已逐步形成以夏族为中心的领导集团。夏禹在这个集团中的地位已初具王权性质。他让治水时专司刑罚的皋陶制定了一些规定,各氏族部落如有不听号令者,就要以刑罚来惩办。

当时,古越部落族长防风氏,总想独霸一方,自称越人各部落之长,不听夏禹的命令。夏禹在苗山大会上当众命令将他处死,并暴尸三天。各地诸侯、方伯深知夏王朝的威力和夏禹的神圣,再不敢冒犯禹王。那些没有参加朝见禹王的氏族部落听说此事,也纷纷向夏王朝进贡称臣。自此夏禹的势力范围达到江淮流域,武功赫赫,震慑天下,人莫不尊!之后,“四方归之,辟土以王”

在治水的过程中,夏禹曾经走遍天下,對各地的地形、習俗、物產,都瞭如指掌。

夏禹重新将天下规划为九大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然后进行管理,并制定了各州的贡物品种。

帝夏禹王还规定:天子帝畿以外五百里的地区叫甸服,再外五百里叫侯服,再外五百里叫绥服,再外五百里叫要服,最外五百里叫荒服。甸、侯、绥三服,进纳不同的物品或负担不同的劳务。要服,不纳物服役,只要求接受管教、遵守法制政令。荒服,则根据其习俗进行管理,不强制推行朝中政教。

夏禹却不同于往常帝王,自轩辕黄帝以来,众位帝王即便拜入截阐二教之中任意一教,可对另外一教也是对有依仗,最多不过是稍稍打压一番,可夏禹却是不屑于此,做事强势至极。在他刚一继位之后,便开始打压阐教,更是列举出阐教辅佐几位共主的失败事迹,以此打击阐教于人族的道统。如此几番下来,阐教在人族毫无形象可言,成为了人族最不受待见的教派。

在夏禹的打击下,阐教不得不暂时放弃在人族传道,而夏禹做成此事之后,不由得有些志满意得。可细细观察之下,才发现,如今人族之中已完全是截教一家独大,如此恐怕会影响到人族发展。

夏禹见此情况,幡然醒悟,心中有些后悔。可如今阐教大损,已不能制衡截教,而人教又向来不为人族信奉,自然无法与截教抗衡。至于西方教,因帝舜之缘故,夏禹对其却是一点好感都是欠奉,自然不会加以扶持。想来想去,夏禹还是未能想到什么办法。

一日,夏禹聚集众人议事。其中有一人赞美夏禹治水之事,言语之中,多有溜须拍马之意。

夏禹看着那人马屁不断,心中虽有些得意,可也能保持本心。夏禹心中明白,此等人却是只会歌功颂德,无甚真才识干,不过作为一个上位者,对如此之人还是比较喜爱,毕竟每日听那些奏议很是无聊,有这些人在,也可为自己解闷一番。

夏禹说着说着,越来越慢,突然,夏禹脑中灵光一闪,猛地站起身来,大笑道:“哈哈哈哈,我想到了,我想到了!”说罢,夏禹也不理会众人异样的眼神,大步向外走去。

..............................

夏禹一路回到安邑,命人准备一番,然后便开始实施自己的计划,大力扶植九黎巫人。却说这九黎部落本是一人族部落,后与巫族中人混居,才被改名为九黎,自九黎部落战败,蚩尤被轩辕封印之后,九黎原部落遗民多被赶到大荒之领居住,被称之为蛮人。九黎部落中多有人巫混血儿,实力高强,其中犹有不少人与修士有大仇,再加上被修士称之为魔,两者之间仇恨越结越深。

夏禹知晓九黎情况后,欣喜异常,如此自己也不必担心九黎与截教联合,正合他意。于是,便立刻开始扶植九黎巫人,而且,为了更好的拉拢九黎族人,夏禹想到九黎部族与阐教有着深仇大恨,便加大了对阐教的打击力度,以此换取九黎的支持。

一时间,九黎部落有重新崛起的势头。而夏禹看重九黎族人好斗的性格,将其训练成一支攻无不克的大军,征战四方。而阐教对夏禹的打压自然愤怒不已,可终究夏禹为人皇,地位不是他们这等修道炼气之人可比,这不是靠修为就能弥补的。夏禹就一凡人之身,谁都杀的,但夏禹是人皇之身,有真龙之气万民信仰之力护体,谁都碰不得,否则,因果之深足叫任何修士魂飞魄散,真灵不存。无奈之下,阐教众人只得打落牙齿和血吞,纷纷回山闭关,不理外事。

如此,过了数年之后,夏禹终于将九黎重新捧起,虽还不能与截教相比,可比之其他三教却是强上百倍不止。众圣见此,皆是郁闷不已,看看人家的人皇,扶植一个教派简直轻而易举,想想自己辅佐的人皇,简直不能比啊!

尤其是原始天尊,心中郁闷至极,又不愿承认自己的弟子无能,最后便将此事记在通天头上,对通天的恨意再加三分。

...................

却说夏禹扶植九黎之后,人族之中终有一方势力可以牵制截教,夏禹见此,终于安心不少。然后便将心力转向人族百姓的生活上。

夏禹是古代一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洪荒通史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