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节(1/2)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2010-01-0911:59:01

民国老记者曹聚仁就在《采访本记》中记载,华盛顿会议召开后,回国的日本代表曾备受舆论的指摘,而日本军界闻知消息,也一片沮丧,相当气馁。

甚至我们还可以做一个相反的假设。假使山东仍牢牢掌握在日本手里,那到昭和军阀“崛起”时,这里完全有可能成为另一个满洲,而山东一旦出事,对中国的危害无疑是心脏上又插了一把利刃。

从很早开始,我们每个人几乎都听到过这样一句话:弱国无外交。这句话当然没有错,但我们必须同时知道,就是我们这样的弱国,曾经依靠一批很强的外交家,愣是在丛棘密布的国际外交舞台上杀出过一条条血路。

下棋要布大局,看事要看长远,从这个层面上来看,我以为,国联交涉和巴黎和会一样,别看当时好象被“将”住了,但真正被“将”住的不是我们,而是对手。

我说过,松冈作秀和日本退出国联,是一种自绝于人民的愚蠢举动,后面还要跟一句,那就是绝没有好下场。

日本退出国联,就等于把自己孤立于国际社会之外,从此成了地道的孤家寡人。在它自己,更加不知收敛,朝着疯狂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想收都收不住了。

这就跟个人一样,没人管,然后吸毒,抢劫,杀人,什么都干,越干越离谱,而他自己还浑然不觉。

不是说了吗,上帝欲教谁灭亡,必先教它疯狂,至理名言啊。

你杀人,放火,为所欲为,以为真没人管,这个世界我最大?

错!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罢了。

先前英美法都只盯着一个国家,那就是德国,就怕这孙子像一战前那样突然发狂,弄出乱子来。所谓绥靖政策,表面上都在让你,甚至不惜牺牲弱国小国的利益来迁就你,但这并不等于它们不防你。

为什么大家都堆着笑脸恭维你,讨好你?

你一定会脱口而出:那还用说,怕我呗。

当然没错。可是怕你的同时,他们在家里可都没闲着,都在准备呢。就准备等你发狂制不住的时候抽你。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不是没来由的。

二战爆发,为什么最后同盟国战胜了轴心国?

抛开正义和非主义不谈,实力也是决定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如果这些国家都不进行积极的备战,打不打得赢德国人还真得两说,至少得多拖两年吧。

现在日本退出国联,把自己的位置就搬到德国一道去了。从此,英美警惕的国家就多出了一个日本,把它也当成了自己的假想敌。

一个不遵守国际秩序,不尊重国际公法的国家,难道不是最危险的敌人吗?

后来珍珠港事件爆发,英美对日开战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

日本当然挑衅在先,但一个巴掌拍不响,英美要是对日本好点,还会弄到那个地步?

这个道理,日本是直到水淹到脖子上的时候才清醒过来的。

据说,在鸦片之类毒品还没大量面世之前,有人为了找剌激,就用砒霜来代替。当然不能一次灌一大包,那是要立刻翘辫子的。他是“每天爱你多一点”,小剂量地服用,你还别说,吃下去也能找到一点飘飘欲仙的感觉(此处依据史料,请勿盲目尝试)。时间一长,吃砒霜就上了瘾,到了欲罢不能的程度,心里知道不能再吃了,可就是停不下来,直到最后中毒而亡,宣布gavr。

如果把“砒霜客”换成国家,二战中的日本肯定能够入选。某种程度上,它后来就是这样被自己亲手毒死的。

现在让我们把时间推后,看看李顿调查团离开东北前后,民族英雄马占山的表现,因为他也一直在坚持着。

(332)

2010-01-0914:01:44

二次复出的马占山这次下了破釜沉舟的决心,要跟小日本死磕到底,为此,他把老家的几个老婆都给疏散掉了(那个时代的人有三四个老婆不算什么大事,只要你养得起),一人发个几千块钱,让她们自谋生路。女人们见此情景,抹眼泪的,擦鼻涕的,拉衣服的,哪里肯走。

马占山把眼一瞪:老子是上前线拼命,可不是带你们去享福的,再这样就不客气了(“如不走者,当即死去”)。

真正的毁家纾难,在场者无不为之动容。

不斩楼兰,誓不生还,马革裹尸,在所不惜。

马占山迷途知返,不仅为自己正了名,而且使整个已趋于萎靡的江省抗战形势重为之一振。

王者归来,英雄还是那个英雄,好汉仍是原来的好汉。

复出后,很多旧部已难以召回,马占山一开始能指挥调度的只有一个步兵第3旅(自兼旅长)和吴松林骑兵旅,仅相当于江桥抗战鼎盛时期人马的八分之一。但名将就是名将,他果断使出两招,很快化解了自己所处的困境。

第一招是不拘一格降人才。马占山敏锐地看到了东北义勇军所蕴含的力量,不仅集中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