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节(1/2)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2010-01-0914:12:00

作者:1946年宪法回复日期:2010-01-0912:23:08

老关有没有觉得关于抗日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日本史料经常有文过饰非的嫌疑?为了给真正的罪魁开脱而找替罪羊?

————————————————————————————

这部分史料我看得不是太多,但我认为它们可以帮助我们从另一个视角来理解抗战和太平洋战争,而且其中的有些东西应该说还是比较客观的。

如果就史料而言,肯定是越多越好,不过尽信书不如无书,怎样看待和分析尽在读书人之手。

2010-01-0919:05:18

南满北满刚刚平静了一会,东满又被抗日武装折腾得不行,连车都通不了。

说来说去,跟鬼子过不去的就是两条江:松花江和牡丹江。

于是姬路师团去了松花江下游。

吉林自卫军余部都等在那里:李杜、冯占海、丁超、邢占清,人家虽然退出了城市,但还有把力气,当然要继续斗下去。加上这里不是哈尔滨,沿江都是原始森林,自卫军往里面一躲,日军的那点兵力根本就不够撒的。就这样,李杜他们还不让鬼子兵省心,一有空就从林子里面钻出来,搞点奇袭、暗袭、夜袭什么的,使得姬路师团大伤脑筋。

宇都宫师团则去了牡丹江。

这里情况更糟糕,因为有个硬钉子——王德林的救国军。

熙恰在吉林公开投敌后,原任延吉镇守使兼第27旅旅长吉兴也跟了日本人。但他下面有个第3营,营长就是王德林,他不甘心就这么变节,便拉着部队到了东满,并以国民救国军的名义举旗抗日。

要说就这么一个营也没什么特别的,辽东义勇军的唐聚五起家还有两个营呢。何况东北军怎么说以前也是正规军,要粮有粮,要饷有饷,现在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只能天天过苦日子,心里实在不是个滋味。天长日久,这王德林也犯起了嘀咕:咱的大旗到底还能打多久?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早就有了答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可惜王德林是旧军人,他不懂这个。

不懂就要教,教他的人懂。

此人是他的参谋长李延禄。

你可能会觉得奇怪,这姓李的怎么会懂这么多革命道理,莫非他是——

共产党?

没错,答对了。

李延禄不仅自己是特殊材料制成的,在做别人的活思想方面也绝对是一把好手。

一番思想工作做下来,王德林果然被说动了,同意跟日本人干到底。正好当时自卫军的李杜送来1万军饷,意思是要他们加入自卫军序列,可王德林不想干:你是自卫军,我是救国军,大家一个等级嘛,凭什么你来领导我?

李延禄啼笑皆非,他便劝这位王旅长,人家送来军饷是好事,如果你不想把这个3营给人家管,可以用这些钱再扩编一个团出来,名义上是自卫军的,其实还不是都由你老人家来指挥。

王德林一听,着啊,我这个参谋长没白请,真有头脑。

于是就接受了军饷,并从3营抽出一些老兵作为骨干,编了一个扩充团,团长由李延禄兼任。原来的3营则被称为老3营。

有了一个自卫军,现在又出来了救国军,把当时负责东满防务的仙台师团师团长多门搅得寝食不安,可他又实在抽不出这么多兵力来用于“剿匪”,只好把问题上交领导,让本庄繁想办法。

本庄繁又能有什么好办法。参谋本部正把精力集中于南方,暂时调不来部队——后来的两个师团:宇都宫师团正在往上海赶,姬路师团呢,此时猫在国内,一时半刻也来不了。

(334)

2010-01-1008:29:35

想来想去,只有看铁路的独立守备队能勉强一用。

就这么着,原驻哈尔滨周围的独立守备队步兵第6大队被看中了。以他们为主力,编成了一个支队,由第6大队大队长上田利二郎中佐为指挥官,称为上田支队,总数有6百多人。

日军进攻的消息一传过来,救国军指挥层的思想就乱了。

此前救国军风头正劲,已经连下敦化等三个县城(我估计这三个县城里都还没鬼子),很多人主张避开日军主力,撤出县城后分散进山。

理由是自卫军有好几个旅,还不是只能在林子里和鬼子兜圈子,咱们这点人手,干不过他们呀。

但救国军的老大王德林一直沉默着,因为他最看重的是李延禄的态度,王老大就听这个参谋长的。

李延禄在会上坚持:要打,坚决打,而且是正面迎敌。

当然了,我党的纪律,所有意见都不单纯代表个人,那是要集体讨论决定的。

李延禄当了补充团团长后,就把一些地下党员都安排了进来。按照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他也在团里建了秘密支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