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节(1/2)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2009-09-2012:48:02

中国有句老话:己身不正,虽令不行。

领导自己都管不好自己,当然就不好意思教育和约束下面的广大群众了,所以某些时候也只能以“仁厚”来代替“威严”。

小张这些毛病,大概不是在就职东三省总司令后两三天内就强化培训完成的。先前在地方上估计也好这一口,之所以老子知晓不多,是因为没人告诉他(明知道是选定的接班人,谁愿意去触这个霉头)。老张那里得到的信息,都是儿子如何好学上进,才华横溢,成绩突出。

创业难,守业更难,更何况守业者还跟“黄赌毒”沾上了边。

一旦东北政局动荡,就象人们猜测的那样,像杨宇霆这样的国之栋梁,不可能没有用武之地。

但是,“改旗易帜”成功了。经过各种挫折和交锋后,少帅终于冲了出来,对这个三十岁还不到的年青人来说,足可称得上是名利双收。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对他能力的一种认可,而这种自我认可,对好为人师的杨宇霆来说却非常危险。

易帜典礼(就是老杨不给面子的那个典礼)举行后一个星期,张学良以东北边防公署长官的身份,亲赴杨宅为其父祝寿。

在那里,他看到了一件令他刻骨铭心的事。

东北文武百官都来了,张司令到时,大家正围着桌子赌钱(纯属节庆娱乐,不属查处范围)。

听到总司令到了,虽然赌兴正浓,多数人还是赶紧欠起了身,以示尊敬。这种姿态相当于半起半坐,因为还得时刻准备着坐下来继续赌呢。有的人虽然脸上毕恭毕敬,眼睛却还都描着赌盘,惟恐有不上路的家伙乘此机会耍点老千什么的。

这种时候,自然是领导显示亲民作风的最佳时机。张司令亲热地拍拍手下们的肩膀,示意赌局可以继续。众人如遇大赦,欢天喜地地继续投入赌局。

就在小张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厅堂里司仪喊了一声:督办下来了!——也就是杨宇霆本人下来了,他是东三省兵工厂督办。

让张司令惊讶的场面出现了:所有围桌赌钱的官员,齐刷刷地站了起来,肃然而立(请注意,不是半起半坐),其中很多甚至是政府大员,官衔远远超出杨的督办职务!

直到杨宇霆笑着和大家逐一握手寒喧,众人方才落座。

震惊了。

我说的是张司令。

说了几句套话后,他就匆匆离开了。

一个小小的兵工厂督办,竟然比总司令还吃香。他们到底听谁的?东北又竟是谁家之天下?

撤掉他的督办?!

有用吗?没用。有点头脑的人都能看出来,众人不是因为他这个督办职位才对他敬畏三分的。换句话说,这个人可怕可恨之处不是那个小小的职务所能容纳得了的。

真是忍不下去了。所有的前尘旧事都一股脑儿涌了上来,它们被统一打上了标签,上面一共八个字:“奸险性成,日甚一日”。

奸臣啊,这样的人不除怎么得了。杀机就在这一刻汇聚于心。

但是杀一个人,不等于宰一只鸡,何况是如此举足轻重的人物。

万一事泄不成功怎么办,万一引起骚乱如何处理,想想杨宅祝寿那一幕,张司令自己也紧张起来。

万般无奈之下,他做出了一个决定,向死去的老爸学习:赌!

杨宇霆,是生是死,就看你自己的造化了。

2009-09-2108:23:32

他掏出一块银元,当空抛出,心里默念:银元落在正面,最多扣押(反正不能放过),如果落在背面,死路一条。

连抛两次,均为背面着地!

张夫人也在身边赔他搞这种迷信活动。此时提醒他,也许银元背面较重,影响了下落轨迹。

张司令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把默念秩序重新颠倒过来:正面处决,背面扣押。

连抛三次,全部是正面!

一个人的生死问题就这样被别人用一种极其荒唐的办法确定下来了。

一生之中,张学良对自己作出的这个决择从来没有后悔过。

如果我还是当初那个地方部队的长官,即使有“讲武系”与“士官系”的矛盾,即使亦师亦友的郭老师死于你下达的一纸命令,我也绝不会痛下此杀手。但现在不一样了。

因为我现在是东北第一人,这一点不容任何质疑和挑战。

还是那句话:走上这条路,就不能回头。

黑白无常已经出来抓人了,蒙在鼓里的老杨却还在不停地为他的少主人热心“张罗”。

对待那个“一衣带水”的东瀛岛国,杨宇霆的办法向来都是长袖善舞,软硬兼施。可以说,当初张作霖跟日本打交道,幕后都有这个超级智囊在支招。

杨宇霆认为,对于日本人,忽悠永远管用。

据说,张作霖生前曾答应通过借款的方式,由日本承建“满蒙五路”(也就是东北地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