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节(1/2)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2009-09-2309:33:00

一边烧炭取暖,身上盖了两层厚被,还是“冷”得直打哆嗦,另一边却又满头满脸全是汗,烧得嘴里胡话一串接一串。

没办法,阎老西不讲义气地先跑了,连累剩下的人不得不大幅度提高表演难度。

你别说,没点功夫底子,还真撑不下去。

虽然老冯装病早有前科,但这回由于演得过于出神入化,大家也不由得不信。

终于有一天,人们发现:“病人”不见了。

此时的老冯已哼着小曲,坐着事先预备好的铁甲车,回到了自己的西北军地盘。

再见了盟兄,我反正是不会裁的,你留着“自裁”吧。

正在为筹备会议忙并快乐着的老蒋得知真相,气得目瞪口呆——老冯装病的时候,他还特地带着老婆去慰问过呢。

这下好了,上次还是三缺一(善后会议),这次可是二缺二,一桌布置好的麻将注定凑不齐了。

一个“团结的、胜利的”编遣会议就此成了镜花水月。

按照原来的编遣方案,蒋、冯、阎、李拟依顺序编为四个集团军,全国陆军缩编至50个师,80万人(东北除外)。现在中间冯阎的第二、第三集团军都放了鸽子,只剩下了一头一尾的第一、四集团军。

编遣还要继续,要不然又要被旁人看笑话了。

说起来,老蒋和老李这两个集团军总把头的“交情”也不浅。老蒋最早换贴的把兄弟就是老李,两人结拜的时候,冯弟弟和张弟弟(张学良)还不知在哪里消遣呢。

这次要不是李宗仁很义气地留了下来,编遣会议老蒋就真的只能唱独角戏了。

老李在裁军问题上也没含糊,条件是必须和老蒋一起进行,同步裁撤。

老李不像冯阎二位,他有个忠心耿耿且能独当一面的合作伙伴——“小诸葛”白崇禧帮他看家,所以乐得在南京当他的军事参议院院长。同时,桂军和蒋军在兵力上其实差不多,大家一齐动刀子,老李认为自己还奉陪得起。

编遣完了,却轮到老蒋不够爷们了。

此时,两湖(湖南湖北)均为桂系势力范围。但时任湖南省主席的鲁涤平是老蒋的人,老蒋私下塞了很多军火给鲁主席。

事情要做得秘密一点也就算了,偏偏被另一个好事分子何键发现了。湖南省主席这个位置,何键也早就盯着了,一听到这个消息,他立马亲自赶到武汉,把事情一五一十告诉了李宗仁,并且向他暗示老蒋此举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老李得知内情,果然把眼睛都瞪圆了:我身为两湖长官,如果中央要发军火给湖南,也得先过我这一关。现在什么意思,不把我放在眼里也就罢了,还想朝我背后开黑枪?

这时又有几个老部下来告状,说老蒋真不地道,竟然派人过来拉拢他们,被他们拒绝了。

明白了,老蒋的“司马昭之心”就是要砸我的场子。

(44)

2009-09-2314:02:52

李宗仁立即以两湖长官的名义,作出决议,摘去鲁涤平的乌纱帽。

鲁主席不干,并且赖着不走,说的话也很硬气:要免我容易,但你得先拿中央的红头文件出来。

潜台词是:我是老蒋的人,我怕谁。

李宗仁没有红头文件,但他有的是枪。在枪口的威慑下,鲁绦平只好灰溜溜地走人。

这就是所谓的“武汉事变”。

事变一起,老蒋马上跳了起来,暗斗既然显形,那就明斗吧,反正搞的就是你。

朋友是拿来玩的,兄弟是用来卖的,老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验证了这个江湖流言的真实性。

第一集团军集中兵力向武汉进攻。

蒋桂战争一触即发。

由于根出同门,老蒋对这些内战对手的软肋究竟在哪里,历来是搞得很清楚的。在对付他们的招数上也可谓是炉火纯青,早已修炼得像个千年老妖了。

桂系能在江湖中自成一派,完全倚仗李白双剑合壁。

现在要废掉桂系,就必须要先破双剑。

就在南京政府发出讨桂令的同时,老蒋对“小诸葛”白崇禧使了一着杀手锏。

在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思想的指导下,他拨出巨款,由唐生智带着,去挖了“小诸葛”的墙角。

白崇禧统率的部队原本就是唐生智旧部,现在老领导回来了,还给大家伙发了奖金,自然都欢喜雀跃,马上就造了白崇禧的反。

见势头不对,“小诸葛”也没了计策,只好赶紧化装跑路。

现在桂系双剑,只剩下老李这一把剑在支撑了。

不过老蒋还是没能占到多大便宜。因为双方实力本就相当。老蒋虽然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但桂系的第四集团军也并不好惹,像只老牯牛一样,死顶在武汉,就是不退。

这时形势对双方而言都非常微妙。老蒋和老李都很担心,特别担心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