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节(1/4)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2009-09-2609:34:51

在前方冲突不断加剧的紧张时刻,一个走路姿态极其古怪、左右摇摆的苏联将军被从乌克兰军区紧急调往远东。

这个人之所以行走古怪,是因为只有这样,才没有人能看出他其实是一个残疾人士。

当年从军打仗时,他的腿部曾受过枪伤,手术治疗后,变成了一条腿长,一条腿短。

传统武侠小说中一般称这样的人为“怪侠”,武功属于莫测高深的那一种。

远在莫斯科的斯大林发出一项指令:布留赫尔(中国名加伦),调任特别远东集团军司令。

如果你对这个名字还比较陌生,可参考另一个名字——苏联卫国战争第一名将朱可夫。此君擅长于大兵团作战,指挥过的战役可列出长长一串: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库尔斯克战役、第聂伯会战、柏林战役……。

加伦是朱可夫的老师。

除了军事是其特长外,我们还要把一个很多外国人都获得过的终生荣誉授予他。那就是:中国通。

北伐时,他曾任广州革命政府首席军事顾问,并参与创建国民革命军,北伐军中的党代表制度、政治工作制度就是这位老兄作为新理念首次引进国内的。

虽然现在两国交兵,各为其主,但说句公道话,当初人家为了中国革命确实也没少出力。

那时,为了避嫌,苏联被派到中国来帮助革命的顾问都自称是“退役失业者”,然后被广州政府以个人身份聘用(以后千万不能相信顾问是失业者返聘这样的鬼话)。加伦老师也是如此,在国内,远东红军都是他一手创建的,一个声名赫赫的军区司令不远万里跑到中国来当个小小的参谋,不要名,不计利,无论如何还是需要点国际主义献身精神的。

作为黄埔军校的老同事,加伦和老蒋曾经关系不错。虽然出身苏维埃,但加伦身上职业军人的味道很浓,而这也是老蒋最欣赏他的地方。

国共分裂后,苏联顾问全被解雇了。当初,老蒋对苏联政治顾问鲍罗廷一肚子不满,甚至加以通缉,但对加伦却很念旧情,表示一定要给加伦搞个欢送仪式。

人家加伦好歹也是布尔什维克,虽然不是十分热衷政治,但“敌人的朋友就是我们的敌人”这句话还是拎得清的。哪里还敢再跟蒋校长套什么近乎,赶快化装成外轮水手,秘密潜回苏联。

回国后加伦就闲了下来,基本处于长期养病的状态,直到这次奉旨参战。

听说被称为“远东军魂”的老祖师爷爷到位,远东红军顿时精神大振。

(52)

2009-09-2614:08:48

作为朱可夫的老师,加伦当然深谙作战之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如果说东北军的陆军还占有数量优势的话,海军则连这个优势也不存在。

东北江防舰队对外号称拥有八艘炮舰,但实际只有三艘是原装货。

最大的旗舰“江亨”号是日本产品,其他两个(“利捷”、“利绥”)是德国造,而且来历颇具传奇色彩,竟然还是一战时北洋政府对德宣战后缴获的战利品(可以此证明中国在一战时并不是白给的,对协约国胜利也是有贡献的)。如果说“江亨”还算上得了台面,另外那两个兄弟就纯属于凑合型,实际火力很差,平时的主要任务也就是吓吓海盗。

除了这三个宝贝之外,其他乱七八糟的所谓“舰”都是商船改装的水货,真打起仗来只能做做别人的活动靶子。

很悲哀地说一句,我们民族真的很善于健忘。甲午海战打败后这么多年,海上御侮的最基本力量——海军还是没有多大起色(想想德国人,真是一个汗)。直到二次北伐时,东北海军这样的烂部队,竟然还能把北伐的海军部队打得一愣一愣的,结果继闽系海军(也就是北伐的那一支)后获得“全国第二大地方海军”荣誉称号(从第三名起空缺)。

没上榜的“海军”自然也有。

不仅有,还很让人长见识。比如说四川,虽说是个纯内陆省份,竟然也有一支“海军”编制,而且还可能拥有好几个世界之最呢。

因为该“海军”的“军舰”只有一艘——一艘民用小轮船。

按照传说中对“海军”的认识,创建者为这艘小轮船做了一番精心装修:焊上铁板作装甲,装上小炮作武器。

唯一的缺憾就是打炮时有些麻烦。由于吨位小,马力弱,打完一炮,船就要往后退一截,打完两炮退两截,三炮过后估计就要撞江岸,翻船了!

忽视海军。这是国防上的一个不容原谅的错误。

其实,犯错误不要紧,有时也难免,遗憾的是我们却总在同一个地方犯同样的错。

与“全国第二大地方海军”比起来,对手苏联黑龙江舰队简直就是霸王龙。该舰队最强的称为“暴风级”浅水重炮舰就有四艘,战斗力比东北海军的旗舰“江亨”号还高一个档次。

以己之长击人所短,驻防同江城的东北海军便成了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