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节(1/2)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2009-09-2819:51:18

guhgayag兄:民国政府里的那些人可以写出很多有趣故事,老胡这里也会提到一点,限于这里的主线,以后有时间可以单独聊。

2009-09-2819:56:53

他赶紧去找冯玉祥,上下嘴皮子一翻,鼓动他现在就动手打老蒋——你先上,我掩护。

鉴于西北军以穷闻名,经常处于揭不开锅的窘境,一向抠门的阎老西还拍了胸脯,答应冯军粮饷全部由他供应,并约定冯军一到河南洛阳,他马上就通电表态,两军携手。

老冯很振奋,他这次发了狠要跟老蒋打一架,那意志是少有的坚定,颇有一股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气势。

收到冯玉祥从山西发出的指令,西北军内部的胡乱鼓噪暂时消停了。

现在的任务是团结起来打老蒋,蒋冯战争开始。

听到前线动静,蒋介石也随即发布讨伐令,命令唐生智等部全力反击。

讨伐令发布的第二天,震惊中外的同江战役(三江口战役)就打响了,苏联人对时机的掌握可谓恰到好处。

现在无论张学良多么需要,老蒋也不可能分出一兵一卒来东北帮忙。

斯大林是一个非常精明和狡黠的政治家,军事和政治手段的交互运用相当娴熟有效。他发动同江战役的一个重要目的,就在于敲山震虎,迫使中方重新坐到谈判桌前来。因此,此战结束后不久,加伦将军就命令苏军撤出了同江。

老蒋一方面是由于蒋冯二次大战脱不开身,另一方面,错误理解了苏军的战略意图,认为苏军在暂时撤离同江城后,短期内不可能再对东北发动大规模进攻,因此既未派兵出关增援,同时对重启中苏谈判也持强硬态度,坚持不让步、不退缩。

他现在的全部心思都只能先放在如何扑自家火上面。

蒋冯之战早已打得热火朝天。但原先答应配合的山西土财主阎老西却还在家里拨拉他的小算盘,一点要上场呼应的意思也没有。

从内心来说,他从来没有真正信任过冯玉祥。他的如意算盘是让蒋冯两家打得两败俱伤,他好从中渔利。

况且,他很清楚,西北军的那些骄兵悍将,几时曾把他的晋绥军放在眼里过。跟这帮人合作,得有的气受。所以就算要联手合作,最好也要等到西北军先败上一阵,吃点苦头再说。

不用等了,因为大礼到了。

蒋介石这次一次性管饱给足——海陆空军副总司令!

老阎的喉头一下子就给堵住了。

海陆空军总司令是老蒋自己,下面就轮到他了,这岂是那个内政部长可比的。这种诱惑谁也挡不住啊,何况是一分钱都恨不得掰成两分花的阎老西。

一边是丰厚的现钞,一边是飘绿的股市,老阎用“投资需谨慎,入市有风险”这句话教育了自己,决定不再遵守原来“冯军先动,阎军响应”的约定,转而保持中立。

他人还算厚道,没有乘人不备、反戈一击的习惯,倒是反过来劝老冯:实在不行就算了,惹不起咱还躲得起,干脆停战息兵吧。

老冯此时早就打红了眼,就跟输急了的赌徒一样,怎么也不肯让自己的西北军从台上下来。再说老蒋又没给他好处,凭什么要停战。

(60)

2009-09-2909:32:04

劝也劝了,说了也说了,阎锡山认为自己已经尽到了做人的本份,干脆把老冯抛下不管,享受他自己的幸福去了。

蒋冯之战爆发一个月后,阎锡山宣布就任海陆空军副总司令,同时还在北平、太原召开“讨逆大会”(逆当然指的是西北军),表示服从蒋介石和南京中央政府。

独木难支的西北军很快就撑不下去了,没多久就全部退守潼关以西。

蒋冯大战,倒霉的老冯又输了一局,更惨的是还被人暗中摆了一道。

阎锡山已经给他安排了一个新住处——他老家的邻近的一个偏僻村子里。离太原也不是很远(地图上的),200多公里路吧,如果那时有高速公路,以时速100公里计,2小时就能到了。

可惜这种交通方式对阎老西来说超前了点,所以他现在很少去看老冯,就忙一件事——开庆祝大会,庆祝自己加官进爵。

从来是:只见新人笑,哪见旧人哭。

直到跟隔壁的农民伯伯们住在一起,老冯才总算回过味来,自己又被别人毫不留情地给涮了。

归根结底,老冯是属于那种经常想使点坏,但城府又不够深,坏也坏不彻底的人。他实际上并不擅长权谋,却又对权谋情有所钟,经常喜欢骗骗人,却又非常容易被人所骗。

郁闷啊。所有的感动现在都变成了冲动。老冯真想一把揪住那个笑里藏刀、口蜜腹剑的阎老西的衣服领口,狠狠地揍他一顿。

但是他现在连村口都出不去,更别说见着阎锡山的面了。

座上客早已变成了阶下囚。

房前、房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