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节(1/2)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2009-10-0109:28:28

这人就是民国老军阀中如雷贯耳的人物吴佩孚。吴佩孚落难时,赵恒惕曾迎其入湘,好酒好茶好招待,因此两人颇有点交情。

吴佩孚这时人在武汉,早有吞湘之心。给好朋友报仇也就成了他出兵的一个绝好借口。

他给唐生智下了通谍,要求后者马上退出长沙,否则刀兵相见。

此时,吴军虽然在直奉大战中新败,但仍拥有十几万部队,而唐和尚的“佛教军”除了精神原子弹外,只有区区几万人马,根本不是彼方对手。

发完通谍,吴佩孚就坐在家里安心等对方跑路,然后好去接手。他满以为,凭自己以前的“赫赫威名”,不等出兵,唐和尚这样的无名小辈一定会吓得浑身哆嗦,屁滚尿流。

没想到小唐的表现正好相反。听到吴佩孚要来,这小子的确哆嗦了,可不是吓的,而是过于激动所致。

他高声欢呼:乌拉,我扬名的机会到了。

你吴大帅是大人物,我唐和尚是小人物,你打败我不足为奇,我击败你却能名垂青史。

平时想炒作还找不到人配合,没想到你这样的大明星还主动找上门来了,我不感谢你感谢谁?

说完豪言壮语,唐生智还在吴佩孚派出的代表面前玩儿了一手绝的。

只见他从身上掏出手枪,“啪”地一声拍在桌上,然后满脸兴奋地说:如果我不幸失败了,就用这个解决自己!

代表传话回去,连身经百战的吴佩孚也吓了一跳,对这位年纪轻轻就敢横刀立马的“小英雄”由生敬意。

照这个样子发展下去,唐和尚极有可能被《亮剑》剧组选去做主角。

只可惜,一直以来,这个荤素通吃的小和尚都有一个毛病,那就是:与他的贼心相比,贼胆和本事实在太小。

吴军还没打过来,他马上把自己早先放出的“狠话”抛在一边,急急忙忙投向广州政府,并向后者紧急求援。

随后,著名的叶挺独立团开入湖南,北伐拉开序幕,唐生智和他的“佛教军”也就此成了北伐军老蒋的部下。

虽然换了老大,另找了靠山,但是唐和尚的贼心似乎从来没有消失过,而且越来越大,想到哪干到哪。

也许他原本就是个花和尚。

老蒋在把西北军赶回老家后,好歹准备回家喘口气了。临走时,他下达了两个命令。就是这两个命令,差点要了他自己的命。

第一个命令,授权唐生智继续追击西北军。第二个命令,调遣石友三去广东,以防范桂军偷袭。

却说那西北军宋哲元部被唐生智穷追猛打,再跑几步路估计就要吐血而亡了。但就在此时,唐生智却做了一个令人咋舌的动作,放弃追击,转回身去,捋起袖子就朝自己的老板冲了过去。

宋哲元抓破头皮也没想明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蒋冯战前,这个人不帮着打老蒋,现在西北军已经大败,合作伙伴也没了,他却自动自发地反了水,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唐生智有自己的一套说辞:我先前为什么不理你(指宋哲元),那是因为你太傲太狂,老子瞧不顺眼,就想要你小子吃点亏,长点记性。

不就是打一个老蒋吗,我用挑时候、选帮手吗?

(67)

2009-10-0114:22:23

实际情况是,老蒋的主力这时都在前线狂追溃退的西北军,后方极其空虚,正是趁人之危、杀人放火的最佳时机。

言行不一致,向来都是唐和尚的强项之一。

说不要帮手也是假的。唐生智这次玩变脸就找了一个帮手,那就是接到老蒋另一个命令的人——更加反复无常的石友三。

石友三早就是叛变这个行当的老油条了,这次是觉得老蒋有对付他的迹象(也算莫须有),就来了个先发制人(这招小布什当政时常用),提前叛变了。

当下他二话不说,广东也不去了,隔着一条江,树起几十门大炮就狂轰南京,向城里的老蒋示威。

不过闹得再大也仅此而已,石友三充其量只是一个靠叛变混饭吃的家伙,让他直接去取老蒋的脑袋,还真没这个胆。

示威完毕,他就收拾家伙,拍拍屁股走人了。

蒋介石的一颗心却还悬在那里,因为这次唐生智起兵,是和广西的桂系部队遥相呼应的。唐生智从北边攻武汉,桂系就从南面打广州。

唐生智从河南起兵的时候,中央军主力一部在鄂北追击冯军,一部在广东应付桂军,短时间内都来不及回撤,眼瞅着唐和尚的大慈大悲掌就要过来了,老蒋暗暗叫苦:武汉要丢。

但是他多虑了。

自从唐生智在郑州发表反蒋通电后,他就一直没挪过窝,既不前进,也不后退,眼睁睁地看着中央军调兵回援。

观者均百思不得其解:这么好的战机都抓不住,唐和尚是不是念经走火入魔了?

差不太多。

唐生智不急着出兵,是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