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节(1/2)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2010-01-2809:15:09

第一防区为长城要隘。要求停留在该地的东北军至少坚持到友军换防,之后,最重要的西线古北**中央军第17军,中线喜峰**宋哲元第29军,东线冷**商震第32军。

三个长城关隘的末端也得有人驻守:古北口再往西的独石口由绥远的傅作义负责;冷口再往东,则由从长城上撤下来的东北军担任防御。同时,在内蒙的多伦,安插一个孙殿英。这基本上是在日军身背后了,为的就是使日军在向长城大步推进的时候,也能有点后顾之忧。

第二防区为平津重地。由东北军于学忠守天津,自热河败退的张作相守北平。

第三防区为华北侧后。继续调集中央军各部向此集结,以防止日军在取胜后继续南下。

正所谓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没有。棋坪上轻轻的几步推移,先前杂乱无章的布局很快就被理清了,一个以长城和燕山为依托的纵深防御体系跃然于眼前。

应该说,何应钦的战术与他这个人的性格很有相契之处,就是虽然不以奇见长,但“处之厚”,一招一式均有板有眼,中规中矩,符合军事教科书上的任何一条原理和准则。

努力很快就见到了成效,甚至比大家一致期望的还要早——西线冷口关被商震收复。

对于长城抗战来说,这是一个不错的开局。

不过这里面有一个问题。

什么叫收复,那就是失而复得。可按照军分会原来的意思,不是说让东北军坚持到友军接防的吗?

对啊,没错。不过老实说,能不能“坚持”到“接防”,那就不是指挥部说的算了。

且说商震按照总体部署,把他的139师派到冷口去做交接。

这个139师的师长叫黄光华(保定军校第2期)。

黄光华在军校学的是一个比较冷门的专业——工兵科。这个专业毕业了比较好分配,因为哪一支部队都缺不了干这个活的,但要再往前发展就比较难了。一般能出将入相的,不是步兵科,就是骑兵科,再不济也是炮科,很少有看到工兵科出身的。在这方面,黄光华算是一个特例,也证明了行行出状元在军队系统中一样适用。

黄师长带着部队赶到滦县时(还没过滦河),却意外得知,冷口早已有人接防了,而且正在筑工事哩。

再一打探就更不对劲了,接防的竟然不是自己人,是关东军!

原来这是服部旅团米山先遣支队。他们本来是和万福麟军缪澄流师作战的。万福麟属下的部队水平有多高,也不用我多说了。打了两下就跑,日军在后面狂追,直把好端端的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变成了追逐比赛。

追到后来,米山就追到冷口来了。缪澄流逃还来不及,哪里还顾得上守,二话没说就把关口拱手交到了关东军手里。

米山别提多乐了,无心插柳,给他白捡了一个这么好的皮夹子,当下连东北军也顾不上追了,安营扎寨,准备坐等后面的大部队。

黄光华远道而来,没想到住冷口关的却不是友军,而是敌军。

只好赶紧把这一“意外”军情上报北平军分会。

(389)

2010-01-2814:21:43

军分会没想到作为滦东要隘的冷口这么快就丢掉了,当然很是着急,迅即通过商震向黄光华发出了收复的相关命令。

接到命令后,黄光华师立即从滦县出发,90里路急行军,用了不到2天的时间,赶到了冷口以南的建昌营。

对收复营口,黄光华也并非真的信心十足。

从热河沦陷,到进入长城抗战,关东军几乎是在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在打仗。他们最大的敌人似乎已经不是中国军队,而是恶劣的天气。中国军队在他们眼里简直不值一提,跟赶个鸡啊,驱个鸭什么的,完全没有两样。要不然,也就没有“128骑进承德”,以及米山支队这样脱离自己的大部队,追着对方的大部队猛跑的“壮举”了。要知道,如此薄弱的小股部队,敢于明目张胆地单师突进,跟一般的军事常识是背道而驰的。

可他们就这么干了,而且都干成了——先是承德,如今轮到了冷口。

不符合常识,然而又成功了,我们只能称它们为军事奇迹。

让你没脾气啊。

关东军真有那么厉害吗,他们长三头,生六臂?

不知道。反正到现在为止,没听说过哪支中方部队是敢于主动出击,跳出来跟关东军叫板的。

黄光华继续派人侦察。

这回得到的情报让他松了一口气,信心大增。

关东军也是人,同样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最重要的是米山支队不足千人,大概只相当于139师的2个营。这是其一。

其二,米山支队来到冷口关后,本来是要修战壕,筑工事的,可敲打了两下就不干了。原因是老天太不够意思,冷得出奇,把山上的石头都冻住了,根本搬不动,而先遣支队既称先遣,都是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