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节(1/2)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2010-01-2614:01:38

前线的失败几乎是摧枯拉朽式的,开鲁门户洞开后,整个热河的失陷正以一天一个重镇的速度持续蔓延,日军也离省会承德越来越近。

位于承德以东的黄土梁子素称险要,然而其主要阵地均被自动放弃,被对方兵不血刃地予以占领。这样一来,承德前方顿时一无屏障,城内陷入一片惊慌。

面对上级的责问,汤大虎倒也很沉得住气,说这不是溃退,而是他的战略,所谓“诱敌深入,决一死战”是也。

再诱,人家就被你诱到承德来了。

汤大虎说大家不要怕,脑袋砍了碗大个疤,我这就去前线督战。

这混帐基因突变了?

不是。他另有打算。

汤大虎当天就调集了200辆大卡车,但不是往前线方向开的,而是往天津租界去的。卡车上装的也不是武器弹药和援兵,而是金银财宝和鸦片。

第二天早上,他自己也骑一辆三轮摩托溜掉了。

从热河开战到现在,你要问他日本鬼子究竟长什么样,他都不知道。从没见过嘛。

顶头上司一走,底下人也不是傻瓜。大家撒开丫子跑吧。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3月4日,弘前师团川原挺进队128名骑兵信马由缰地进入了承德。此时,别说师团大部队,就是挺进队的后续人马也还离得很远。

不到10天,一个半大队(约合中国一个半团)的关东军狂飙突进,最后靠一百多个骑兵把偌大的热河省给终结掉了,东北军也就此完成了他们继“九一八”之后的又一“经典”得不能再“经典”的战例。

经此一战,关东军特别是弘前师团在日本国内的地位迅速得以提升,西义也开始跻身于“名将”之列。

热河沦陷,这回不光是举国震惊,而是举国都跳了起来。

这仗究竟是怎么打的?光汤大虎手下就可指挥8万人马,8万人打不过128个日本兵,天晓得!

可以评吉尼斯世界纪录了。

遭到舆论一致指责的除了一个汤大虎,当然还有负总责的少帅。

当时的胡适虽然不是什么军政要人,却堪称舆论领袖。他就说,热河失败,少帅“应负绝大的责任”,其能力无法“担负这种重大而又危急的局面”,所属东北军更是难当大任,很多军官居然不会看地图,那还打什么仗。

胡适一向是个厚道人,绝少与人争到青筋暴突的程度,不过由于受到前线失利的剌激,此刻也变得尖刻起来,甚至直接喊出了“明知不能负此大任,而偏要恋栈”这样伤人感情的话。

专家都发话了,但老蒋仍然准备再给他的盟弟弟一次机会。

“128骑进承德”后,连着两天,他都发电报给少帅,要求他振作精神,指挥部队反攻承德——哪丢的你再从哪夺回来。

少帅这次也知道把事情搞砸了,表示愿意亲自带兵去打。

可是已经晚了。

因为大家不需要他再去了。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3月7日,南京政府监察院提出弹劾案,要求军法惩办张学良、汤玉麟二人。你还别小看这个监察院,明清以前,那就是御史台啊,里面的人被称为御史都老爷,他们不是只会参参一般的王公大臣,皇帝老子怎么样,当着面照骂。

屈于舆论压力,张学良不得不于当日主动致电中央要求辞职。

(384)

2010-01-2619:12:24

这下子老蒋感到情况严重,不能也不敢再掉以轻心了,当下从南昌飞赴武汉,随后乘车北上,直抵石家庄。

屁股还没坐热,华北军政大员纷纷闻讯赶来。

黄绍竑、徐永昌(山西省政府主席),这些人个个带着一副苦瓜脸,争着要向老蒋汇报工作,其实意思都是一个:让少帅下课吧!

黄绍竑怕老蒋关键时候心软,还苦心孤诣地做了一番推论,怎么说的呢?

委员长你想过没有,如果让他(指张学良)继续干下去,不光全国舆论不会罢休,华北其它非东北军系统的部队也不会干啊。

经过当年中原大战,西北军和晋绥军对东北军至今都隔阂难消,而且宋哲元、商震这些人都是老兵油子,刀山火海里杀出来的,他们只服比他们更狠更有能耐的人,你派一个打仗不行的,怎么指挥得动他们?而且别忘了,在中央军无法大批调动过来的情况下,打日本人,还得靠他们。

再者说了,张即使有这种勇气,肯率部与日军死拼,可他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啊,你瞧瞧他的身体,他的精神状态,都难以支撑。

老蒋不动声色地听着黄绍竑滔滔不绝地发表他的宏论,只是默不作声。事实上,即使在到华北以后,对于是否要撤换主帅,他仍然没有最后打定主意。但是黄绍竑接下来的一句话,却让他不得不动容了。

黄绍竑:即便现在你准许张辞职下野,东北军也不会有大的动静和反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