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节(1/3)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2010-02-2120:00:20

铁门关一旦失守,东面就全完了,自然不容有丝毫闪失。

幸得佟泽光旅的先头部队第226团(李九思团)及时赶到,才得以化险为夷。

3月11日,受考验的是接替王长海的刘景山。

吃亏这个东西就跟伤口一样,一时半会是难以愈合的。老婆山上的日军怎么看西北的那块高地都不顺眼,非得把它铲平不可。

知道对面的中国军队没有重武器,服部旅团在关外老婆山北坡的白台子建立了炮兵阵地,从早上7点开始就对松亭山进行覆盖式炮击,刘景山团被打得头都抬不起来。

3个小时过后,炮火转向,集中向高地西侧轰击。

这也是日军炮兵的一个典型打法,即先整体再局部。整体攻击是为了施加压力,首先从精神上压垮对方,如果对手精神和意志力稍弱,这一轮还没结束,就立刻会出现慌乱,乃至溃退的局面。

东北军的很多部队就是因为吃不消这种急风骤雨式的炮击而迅速败下阵来的。

但与东北军相比,29军的战斗纪律和意志显然要坚挺得多,不是那么轻而易举就能被你干倒的。

这种情况下,整体攻击也能实现另外一个目标,那就是通过火力判断对方在阵地上的兵力配置。

炮弹一排排砸过来,你不可能一直趴着不动,肯定要移动的。一移动,就能看出虚实。

高地西侧的是一个营,正是兵力相对较为薄弱的那一侧。

局部的炮火都是奔那里去的。

果然,在炮击过后,日军便集中了一个大队向高地西侧发起猛攻。

激战数小时后,高地西侧落入敌手。

正面是强敌,西侧又失守,松亭山眼看有不保之虞。

在后方,萧振瀛也正面临着一个重要的决择。

此时,少帅张学良已提出辞呈,何应钦虽还未明令履任,但已实际视事。古北口和喜峰口都打得如此激烈,乃至一个师长(关麟征)一个旅长(赵登禹)都受了伤,两个人又都是前线负总责的军事主官,这令何应钦如何不忧心如焚。

他从北平发来电报,对赵登禹的伤势甚为关心,并提出,如果“伤势较重”,难以坚持,可像关麟征那样,把前敌总指挥一职交给他人,这样,“损害较少”,也不会影响部队的作战行动。

接到何应钦的电报,萧振瀛并未贸然作出决定。

临阵换将,向为兵家所忌,何况喜峰口争夺战正处于生死攸关之时,如果此时把赵登禹这样的主将换下来,无疑会动摇军心。

他先打听了一下赵登禹的伤情,得知后者只是腿部受伤,并不十分严重,心内稍安。

接着,他就给赵登禹打了个电话:听说你腿上挂花了,要不要紧?

是慰问,但还有更多的意思包含在里面,那就是你还能不能战,或愿不愿再战。当此之时,别说受伤了,有人没受伤都可能装病躺医院。萧振瀛知道赵登禹不是这样的人,不过他更希望听到一个明确和响亮的答复。

(442)

2010-02-2209:02:05

回答果然没让他失望:区区小伤,无足挂齿。

萧振瀛暗自松了口气——

那么,希望我们大家都能死于前线,为国尽忠。

后者慨然应诺:好!

对于赵登禹这样的爽直汉子来说,这一个字的承诺可不是随便说说,那是要用行动兑现的。

既然信得过兄弟,我就决不会给你萧大哥丢脸。

接了萧振瀛这个电话,赵登禹的腿也不疼了,与刘景山一起,把阵地上所有能集中的部队都集中起来,带队向西侧高地反攻。

不管付出多大代价,都要把高地再夺回来。

这回老赵衣服也不穿,赤着膊,提口大刀就冲到了前面(“赤臂衷创,身先士卒”),一副要搏命的架势。

带伤上阵的前敌总指挥在做榜样,还有哪个小兵好意思开小差的,于是“军威大振”。

人不怕死,连炮弹似乎都失去了威力。弹雨尽管肆虐,却仍挡不住29军的这种玩命打法,毕竟炮轰也好,射击也罢,都是有空隙的。一批人倒下了,另一批人就乘势冲到高地下面,搭人梯的搭人梯,攀石头的攀石头,一口气爬了上去。

在高地上,两军继续肉搏达2小时之久。日军直至人员将尽才不得不撤退,被当场斩首300余,而29军的伤亡加一起则将近翻了个倍,士兵伤亡达500多人,连排长13员阵亡,受伤将官更达20余人之多。

为了争夺一个尺寸之地,杀到如此惨烈,所谓“血满长城之窟”,诚非虚言。

对于萧振瀛来说,有赵登禹在前线继续指挥,这心就定了一半。

但只要喜峰口战局不能得到根本扭转,那另一半心就还悬在那里。

萧振瀛决定亲赴三屯营。

一到三屯营,他立即代替宋哲元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