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节(1/2)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2010-02-2309:00:58

白台子一战,是此次大规模夜袭的焦点所在,成功与否,全在这一战之得失,也就是说,烤全羊,已经快烤到最肥的那一部分了。

不过显然,白台子的日军已有所准备。

蔡家峪传来的那几声鬼哭狼嚎,到底还是被他们听到了,听得毛骨悚然,听得脖颈阵阵发凉。但在夜袭部队已靠得很近的情况下,想到仓库里去搬炮弹已经来不及了,只能硬着头皮,集中机枪火力封锁道路。

进攻部队随身带的口袋不少,却没什么重武器,一时竟被阻在路上,且伤亡很大(“敌已有备,战斗至为残酷”)。

一般情况下,这种场面很容易让人产生侥幸心理,以为会将对方挡住或是吓住,然而29军的大刀队是吓不住的,很快就有人从侧面匍匐前进,在接近敌人墙垣时,一把抓住机枪口,准备将它拖拽而出。

不幸的是,枪声粗,墙口小,竟然塞住了拖不出来。

什么叫猛人?我们这位就是。

发一声喊,使足力气一拉,机枪揪出来了,土墙竟然也随声而倒。

这叫气势。

有此气势者,锐不可挡。

看到还能这样“嘿哟嘿哟拔萝卜”,学榜样的不在少数。

当然,在枪管被烧得发热发烫的情况下,壮士们除了要有力气,吃点皮肉之苦也是免不了的,过后都受了皮外伤,乃至双手“骨焦皮烂”,两臂“粗肿”,送到后方去治了几个月才好(“数月方痊”)。

但是胜利之门已被打开。

接下来就是大刀队驾轻就熟的路子——打开口袋,继续收获敌酋的脑袋。

在白台子,日军炮兵及警卫部队(还包括一部分驻大队部的骑兵)被斩杀200余人,整个高地“尸械遍野,血流杵漂”,至此,日本人对大刀的威力闻风丧胆,真的是“一声白台子,闻之双股颤”了。

白台子,现在是我们的了。

摸着高地上的大炮和铁甲战车,兄弟们乐坏了。他们把炮弹塞进炮膛,也像模像样地朝日军前方阵地开炮。

到底不是老本行,响倒是响了那么十几下,至于打没打着,谁也说不上,反正能过瘾就是了。

此时已经拂晓,天色开始亮了起来。周围日军得知白台子失守,就象是火烧着了屁股,立即发起进攻,想把他们的宝贝再抢回来。

哪有那么容易的事。夜袭队打炮不行,砸和抢还是在行的。

白台子高地上面有的是日军储存的弹药,用彼弹炸彼器,正好。18门野战炮及铁甲车、汽车尽被炸毁,沦为废铁,弹药库则被焚之一炬。一时间,“火光熊熊,爆炸声声”,着实热闹得紧。

砸完就是“抢”。偌大的一座野炮固然难以携带,但上面的炮镜和炮栓都是好东西,全被卸下来放口袋里了。最重要的是,在这次战斗中,得到了一份日军作战的详细地图以及“满洲国”地域图数份——服部旅团为了便于指挥作战,把大队部和临时指挥所也建在了白台子。

(446)

2010-02-2313:48:06

你还别小看日军的地图,那是相当精确和权威的,何况还是作战地图。对29军指挥官来说,简直就是无价之宝,比推回来几座大炮还值钱。因此,后来在第一时间就被送往了后方总指挥部。

与此同时,从铁门关绕袭的佟泽光旅也已占领了白台子以东各高地。闻听白台子这边得手,他们立即与正面的王治邦旅一起对老婆山进行南北夹击。

这本应该是攻取老婆山的良机,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有两个因素使29军的优势重又变成劣势。

一个因素,天降小雪,利于晚上偷袭,却不利于白天进攻。尤其是落了一夜雪后,山上山下无不又湿又滑。对进攻者来说,天好尚且难以攀登,何况条件忽然变得如此糟糕和险恶。

另一个因素,此时天已大亮,屯积于老婆山上的服部旅团主力虽然已丧失了炮兵阵地这一利器,但其视线已逐渐变得清晰,因此仍能在居高临下的情况下,凭借机枪等重武器组织起较强的火力网(“弹如雨注”)。

这两个因素成了当天南北部队的最大拦路虎,在反复冲击无果后,部队不得不重新退回原地。

此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29军偷袭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自然条件(黑夜,小雪),而进攻老婆山功半垂成,又大半是为自然条件所抑制(白天,湿滑)。

仅就夜袭战本身,战果似乎并不像后来一些宣传资料中所说的那样悬殊,双方伤亡基本上是一半对一半。

这里需要先对日军被砍杀人数来一个统计。在很多种说法中,最多有说3000的,最少有说1000的。在这其中,我认为1000多比较靠谱,3000多似有扩大之嫌。因为服部旅团为混成旅团,兵力较正规旅团要少,炮步骑兵全部加一块也仅5个大队,大致相当于中方的5个团,如果一仗就死3000多,那它这个旅团就不用再混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