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节(1/3)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2010-07-0411:35:48

对于老蒋以战逼和的策略,宋子文就更不能认同了。他相信,如果大规模内战开始,第一个要倒霉的恰恰就是老蒋。别说放他了,小命保不保得住都很难讲。

与张学良谈话时,对方曾亲口告诉他,如果战端升级,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为安全起见,只能把“委员长”交给共产党。

就在离开南京时,宋子文还在犹豫,究竟是军事解决好呢,还是政治解决好呢。

到这时候,他已经坚定信心:只有政治解决一途!

因此,才要急着赶回南京做说服工作。

伤离别,离别就在眼前。此时蒋宋心里都充满了酸楚:他们还会有再次见面的机会吗?抑或只能重逢于九泉之下?

老蒋强打精神,作英勇无畏状,叮嘱宋子文不要再回西安,当然也不要让誓言“同生共死”的老婆来送死。

他要宋子文转告何应钦,一定要在五天之内完成围攻西安的计划,那样他就可以安全了。

宋子文连连点头,心里想的却是另外一码事。

我走了,后天再来看你。

走出门,却又再次返回,并且加重语气:我一定会回来的。

老蒋的眼泪差点又没忍住要掉下来。

今日一别,可能永世不得相见,多看一眼算一眼吧。

老蒋知道上次的遗书没能送到南京,所以这次又写了,一共三份:老婆大人一份,两个儿子一份,给全体国民一份。

在他心里,已经完全不做宋子文返回的打算了,等于是在“托妻托孤”。

跟以前一样,张学良仍旧又把遗书给扣了下来——

假如战争真的扩大,我可以用人格保证,一定会把这些遗书送到南京,可现在不是还没打吗,怎么能送呢。

宋子文人在西安,能走不能走,还不是可以由他一个人决定的了的。

张学良的意思是:干脆,你就不要走了,反正回南京也没什么用。

此时针对老蒋的“顽固不化”以及内外部越来越大的压力,张杨也变得有些垂头丧气了。

宋子文赶紧告诉他们,自己决心推进政治解决,现在的一个当务之急,就是要改变老蒋“听天由命”的状态。

怎样改变呢?

就是去南京把宋美龄接过来,让她做老蒋的劝导工作。

一听这话,张学良吃惊不小,他劝宋子文不要这样做,表示如果西安真的爆发战事,他不一定能完全确保“蒋夫人”的安全。

但宋子文信心十足,因为他已经构画好了一个初步的解决方案。

除了带自己的妹妹同上西安之外,他还要再邀两人。

一个是刚刚回南京的蒋鼎文,由他负责处理可能会出现的军事问题。

说是说解决军事问题,其实一方面是做军方代表,另一方面也是做给张杨看的:我们往返两地是为了和平交涉,绝不是忽悠大家,或一去不回。

另外一个是戴笠(黄埔第6期)。

在很大程度上,戴笠也是起到一个象征作用。由于支持老蒋的军人中,黄埔学生占很大比例,如果他能来西安,可以代表黄埔系,让张杨放心。

宋子文提出的方案,正合张杨的心意。

(751)

2010-07-0414:07:44

自从上次蒋鼎文回南京后,他们不能不产生出一种担心,那就是对方在玩金蝉脱壳之计,张学良不放宋子文走,多多少少也含有这种顾虑。

现在这种顾虑证明可能真的是多虑了。

对宋子文回京,张杨不疑,南京的国民党要员们却大起疑惑之心。

因为蒋宋的关系非同一般,宋子文本人在政府内的影响力也非蒋鼎文等所能及,在他们看来,既然西安不能释蒋,张杨又有什么理由再把宋子文平平安安地给放回来呢,应该把他也扣起来当人质才对啊。

更何况,宋子文和张学良的关系在朝野上下也是无人不晓,都知道他俩是多少年的铁哥们。如果这两人背着大伙玩玩猫腻什么的,谁知道啊。

为了解释和通过自己的方案,一向恃才傲物的宋子文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坐下来接受怀疑者们的轮番拷问。

或曰:是不是“委座”在张杨的逼迫之下,已经在四项条件上签字了?

关系到老蒋的“气节”问题,宋子文赶紧澄清:你们难道不知道“委座”的为人吗,他怎么可能会违心签字呢。这是对他“人格之污辱”。

在老蒋还存活于世的情况下,当然没人敢出言不逊,进行“污辱”。

有人便顺坡而下,抓住这一点不放:你说的不错,只要“委座”还被扣在西安,遭人胁迫,他就不能同意任何条件!

宋子文张口结舌,很感无语。

何应钦则从军事角度出发,认为宋子文再赴西安倒没什么,但是让蒋鼎文和戴笠同去则不妥。

为什么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