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节(1/3)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2010-07-0614:01:21

作者:冷月孤星雨提交日期:2010-7-69:04:00

由蒋氏兄妹代己出面的方案——≈g;宋氏兄妹乎?!义务校对,呵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汗,谢过

2010-07-0614:02:43

等到宋美龄出面,她再次从周恩来那里得到郑重承诺:我们会拥护抗日的“委员长”为“全国领袖”。

宋美龄跟宋子文一样,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听到共产党会称老蒋为“领袖”。她由此敏锐地感觉到,中共的介入,不仅不会致老蒋于死地,还是解救老蒋的“福音”。

当然,不管宋氏兄妹如何满意,要是老蒋自己不同意还是白搭。

中共的回答同样大出老蒋意料之外。这让他不得不陷入思考,自己的“武力统一”还要不要,或者说能不能继续下去。

从民国开始建立的那一天起,对“武力统一”始终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胡适就是“武力统一”的坚决反对者。他认为,民国初建时,北京政府曾一度具备民主政治的基本架构,也囊括了一些突出的政略人才,像颜惠庆、顾维钧、黄郛这些人,早年都在北京组过内阁,当过总理。

在他看来,如果以此为起点,梦想中的美式民主是可以实现的。但这时候,南北却打了起来。

南北对抗,最初起因于“宋教仁被剌案”。但对于这件疑案,袁世凯却认为他是冤枉的,“宋案”并非他所指使,也同意对此进行调查和公开审理。按照胡适的意思,既然一个要喊冤,一个要昭雪,大家可以通过法律来解决。事实上,国民党内也的确有人提出过“法律制袁”的思路。然而国民党最后走的途径却不是法律,而是“暴力”,他们要像梁山好汉那样揭竿而起,实行“二次革命”,用“以暴易暴”的办法来反袁,并进而以“武力统一北方”。

眼看南方起兵,以善用权谋著称的袁世凯来得个正好,也抓住对方先动手的这一把柄,准备趁机灭掉国民党。从此,北洋一派就以“武力统一南方”为立身宗旨。

说到底,还是故国传统,没有人相信说理能解决问题,都只迷信自己的拳头最有说服力。如此,打成一堆,谁也没能完成过真正的统一,在把国内搞得一团糟的同时,亦让外人得以乘隙而入。

胡适这个判断,跟我们的惯常认识是有很大距离的,但谁又能说它没有一点道理呢。黄郛的太太沈亦云不是说过,《三国》和《水浒》,两部小说组成一个民国吗。梁漱溟也说,国民党的二次革命启动了“以武力为政争的开端”,标志着武人时代的开始。

那么国家总要统一,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胡适的主张,是以“政治统一”来代替“武力统一”,即以政治制度来养成全国的向心力,从各省选出代表参加政府和国会,既监督中央,又帮助中央统治全国。

那位要问了,如果各省不想统一,一门心思就要闹事怎么办?

胡适的回答是:那就请他们到国会去闹,去吵,不管怎样,总比大家伙用“机关枪对打”要来得好一些。

作为军人出身的国民党领袖,老蒋虽然一生都很尊重学界精英,但你要让他从思想上真正接受胡适的理论,显然绝不可能。

胡老夫子的“政治”,实际指的是民主宪政。在老蒋看来,这纯属书生之见,在现阶段是难以实现的。

(758)

2010-07-0614:06:49

作者:浪_凡回复日期:2010-07-0610:33:14

希望濒茫=希望渺茫

——————————————————



2010-07-0621:02:57

要达成“政治统一”,就得有向心力,但请你告诉我,这个“向心力”,它到底在哪里呢?

各省诸侯,哪一个不是各怀心思,又有几个真正具备拥护中央的“胸怀”。折腾来折腾去,仍然不过是强者觊觎中原,弱者割据一方。你要他们派代表,可以啊,就派一个人住在南京,不过绝不是帮中央忙,而是来做间谍,探听情报的。

只要他们觉得自己羽翼丰满,根本就不会满足于在国会“吵闹”,一样会用“机关枪”来与你对话。

沉浮这么多年,老蒋早就看穿了这一切,他才不会傻到听信书生之言,主动放下枪,来跟诸侯们讲“温良恭俭让”呢。

但凡有条件,他是绝不会放弃“武力统一”的。当然,换句话说,他如果暂时放弃了,那就是暂时没有条件了。

老蒋不是不清楚,在面临外夷入侵的情况下,内部“武力统一”这条路确实是越来越难以走通了。

西安事变前组织对陕北红军进行大举“围剿”,看似声势浩大,实际也可以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