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节(1/2)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2010-11-0409:43:58

为了确保在声势上压倒对手,董升堂组织的这次冲锋,是以营为单位,波浪式攻击,一个营一个营地往外冲,那阵势如同排山倒海,确实是很吓人的。

川岸本以为陷于南苑的守军已入绝境,没想到对方会突然发飙,思想上没有准备,一犹豫,董升堂就带着部队冲了出去。

此时,日军包围圈已经形成,董升堂仍能从中杀出一条血路,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等川岸回过神来,再组织火力射击时,已经于事无补。

为什么一定要钻青纱帐呢,就因为董升堂这些人都是老兵,知道枪弹的特点。

如果是在公路或者平地上,枪弹的杀伤力最大,而在青纱帐里,由于高梁的阻挡,一般飞个一两百米就得落地。

这样一来,己方的伤亡就有可能降到最低。事实上,随董升堂突围的部队,除军特务旅伤亡较重一些外,其它部队都保存相对完整,生还者有3800人。

董升堂可以松口气了。能带的都带了出来,最重要的是,完成了掩护指挥机关安全转移的任务。

他那时完全没有想到,指挥机关不仅没有脱离险境,而且走的是一条标标准准的死亡之路。

赵登禹第一个在这条路上殉难。

后来经历过南苑血战的老兵都说,如果亲兵部队在身旁,赵登禹是不会死的。

由于编制混杂,他根本指挥不动下面的官兵。说是说带着大家撤退,其实就是一窝蜂,各管各,官兵们毫无秩序,乱哄哄地就往大红门公路上涌。

忽然,从空中杀出一长串日军轰炸机,它们直接就朝公路上投炸弹,并进行机枪扫射。

随后,路边的青纱帐里响起了此起彼伏的枪弹声。

中埋伏了!

这支伏兵,是步兵旅团萱岛联队,他们原本驻扎通县,属于预备队。

他们是怎么到达这里,又是如何知道南苑守军要从此处撤退的呢。

同样是由于泄密。

从北平往南苑的通讯线路不是被炸坏了吗,宋哲元的命令是经过几个小时后才送达赵登禹的。

这几个小时,就给那个狗汉奸潘毓桂提供了机会。

信使还在路上,他就急匆匆地向日本主子发出了密报。

川岸于是知道赵登禹即将撤到北平,而且必然经过大红门。

在赵登禹出发撤退之前,萱岛联队已经奉调离开通县,并在大红门附近布下陷井,就等鱼儿上钩了。

联队长萱岛不仅要捕鱼,还要捕大鱼。他下令机枪手重点对准汽车射击,道理很简单,就因为里面坐的可能是29军的高级军官。

结果,从南苑出来的四辆汽车全被击毁,最前面的一辆黑色轿车里更是被打得弹痕累累。

赵登禹就在这辆黑色轿车上,当即身中数弹,血流满身。

随行的护兵因为不在车上,反而没事。等到他急急忙忙地把赵登禹从车里拖出来,人已经快不行了。

看到长官的惨状,护兵伤心欲绝。

赵登禹挣扎着看了他一眼。

他说,军人战死沙场,没有什么好悲哀的,这是我们的本分。

是的,从当兵打仗第一天起,就想到过会战死,只是死在何时何地的问题。

但这个汉子现在还有牵挂,因为在他心目中占据着最重要位置的一个人还在北平城。

(873)

2010-11-0508:59:17

此人不是大哥宋哲元,而是他的老母。

民国时候的人离旧道德不远,所以古风犹存,社会上还有一大把的孝子,这些人倍受推崇,相当于今天的道德楷模。

在29军中,此类大孝子非宋哲元和赵登禹莫属。

赵登禹自小由老母一手拉扯,那么剽悍的一个大汉子,能于百万军中取上级首级,在家中却唯唯诺诺,惟母命是从。

据说,他在剿匪过程中,曾下令杀了两个抓来的匪首。赵母信佛,认为儿子杀戮太过,就让赵登禹跪下。那时,赵已是一师之长,二话不说,当着手下官兵的面,扑通一声就跪下了。

在宋哲元调赵登禹到南苑去的前一天,他在北平城见了老母最后一面。

母亲看着消瘦的儿子,忽然取出一件东西,说儿子,你过来,我给你别在胸前。

儿子惊问,您给我别这个干什么。

母亲说,儿啊,这是让你记住,在战场上要保家卫国,勇猛杀敌。

等母亲别好,才发现那是一枚抗日纪念章。

儿子浑身一震,然后就跪下了,一下一下地磕头,磕完了,转身离去。

谁能想到,这一去真的是生离死别,当老人家知道即将白发人送黑发人,她能承受得了吗。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这是一件多么让人悲痛的事啊。

赵登禹留下了遗言:老母年纪大了,受不了惊吓,请你们帮我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