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节(1/3)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2010-11-2016:36:27

南既不成,何不往北。

往北,实际上是绕一个圈子,然后到察哈尔去找刘汝明。

这条路线好,可以出敌不意。

8月1日,深夜。

石振纲旅全部上刺刀,悄无声息地出了北平城。

他们此行聪明还聪明在,突围之前,已提前把北平郊外的电线都割断了,等到城内日军发现,却联络不上北郊的日军。

当然,这一路也并非坦途。后面的追兵,天上的炸弹,都会把一些意志薄弱者吓退。身为旅长的石振纲都走到半路了,还是心有不甘,竟然又脱离部队,折回北平去了。

刘汝珍扛起大旗,率部继续前进,在历经千难万险之后,终于把部队带到了察哈尔。

好了,张自忠现在真的是清汤寡水,没有一兵一卒了。

搞“政治”,他根本不是这块材料,连那些昔日的“把兄弟”,见他已经失势,也赶紧换了一副嘴脸,对他再也不予理会。

所谓的“政委会委员长”兼“北平市市长”,已经完全被架空,成了光杆司令,再也无法行使任何实质甚至是形式的职权了。

8月6日,张自忠不得不在报上发表声明,即日辞去一切职务,随后避入东交民巷。

从“主动视事”,到自行辞职,满打满算,仅八天时间。当时就有一家媒体报道说,张某只是“拘束地”过了八天委员长瘾,就被日本人一脚踢开了。

一个月后,张自忠化妆潜出北平。

他本意是回老部队的,也与部将联系上了,但是宋哲元明确告诉他,你必须先到济南,不能回部队,这是政府的命令。

话虽然没有全部讲出来,但里面的意思,已经非常明了。

你还认为你有资格带兵吗,把问题讲清楚才是首要的。

只有南下。

动身之前,张自忠与家人作了最后一次告别。

据他的弟弟回忆,此时的大哥面黄肌瘦,形容憔悴,见面后,很久都没有说出一句话。

还说什么呢,如今说什么都晚了。

也许只是一念之差,一切却已难以改变。

最终,张自忠终于打破沉默。

你回去吧,以后家里的一切事情,再不要问我了。

他是戴罪之身,所以不得不有上军事法庭的心理准备。此去,恐再不能归家矣。

胡适后来在见到蒋介石时,曾替张自忠辩护。

他说张自忠不应被谴责。

为什么呢?

因为他保住了北平这个城市,避免了不必要的破坏。

此时的胡适还是低调俱乐部的骨干成员,同时他又是一个很纯粹的文化人,议论时事常常免不了书生之见。

他并不清楚29军高层的内幕,也不知道,当初如果宋张团结对外的话,不仅北平有可能守住,华北局面也将完全不同。

张自忠一走,所谓政委会名存实亡,北平完全成了维持会的天下,而汉奸们也更向日本主子争相献媚,一出出伸手乞讨官帽的丑剧如期上演。

有个叫冷家骥的汉奸,见张自忠不在,北平市长一职空缺,便想自己坐上去,可是日本人不同意。

怎么办呢,他便厚着脸皮去找今井拉关系,求后者帮他说动香月。

仍然没消息,冷家骥想做官想得发了疯,索性豁了出去,又让江朝宗帮他去问。

江老头子被他纠缠不过,便去找松井“疏通”,说是你们原先答应过姓冷的,只要进维持会,就给他一个北平市长干干的呀。

松井哼了一声,胡扯,哪有这种事。

不仅没给,还把冷家骥叫过去,结结实实地骂了一通。

归根结底,香肠要由主人给,愿不愿给,何时给,还得让他说了算,这是一条犬就能自己随便索要的吗?

《嗛斋日记》的作者李景铭当时也在现场,目睹了冷家骥的丑态和狼狈之状,就嘲讽他说,国家都到如此地步了,你竟然还在“猎官”,真是无耻之极。

其实李景铭本人也是个官迷,他本来在河南,听到“七七事变”爆发,就急急忙忙赶到北平,进了维持会,并且还从别人那里抢到了一个财政局长的差使。

与冷家骥相比,两人真可谓是五十步笑百步。

(889)

2010-11-2109:10:55

形势异常紧迫。

虽然当时全国抗日已大势所趋,但在国内党政界和知识界,仍有一些主和派。

典型的就是所谓“低调俱乐部”,站在台上的是汪精卫。

不过那时候他对究竟是和是战,实际上还是晃来晃去,动摇不定。

宋哲元退出北平那一天,他还发表了演说,题目就叫“最后关头”。

口号还是很响亮的,他说要大家一齐牺牲,就算是国人和土地全部化成灰烬,也不留一点“傀儡种子”,不让日本人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