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节(1/2)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2010-11-2218:22:35

对于如何进行抗战,国共两党后来都有一些很精僻的论断,但无论是“用空间换时间”,还是“持久抗战”,几乎无一例外都有《国防论》的影子。

这是一本兵学名著,但仿佛又是一个关于中日战争的预言。

蒋百里认为,中国有把握打赢这场战争。

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我们这个民族虽不擅于外侵,却长于自卫,不以武功著称,但战胜强敌的例子亦不胜枚举。

蒋百里不在抗战前沿,从始至终,也未直接指挥过一仗,可他对胜利始终抱有信心。

他曾对人说,不管我们打到什么程度,“输光穷光”都不要紧,五年、八年、十年也无所谓,最后一定能赢。

显然,“蒋军事学家”的理论,曾直接影响了“蒋军事家”的判断、思维乃至斗志,但是后者作为担当实务之人,无疑比前者看得还要远一些。这个我们不妨放到后面慢慢分析。

8月7日,即张自忠宣布辞职的第二天,老蒋在南京主持召开全国将领国防会议。

要把举国诸侯都召集到一块,讨论合在一起打仗这件事,若放在以前,几乎是不可想像的。

各个山头的武林派别,什么少林武当,峨眉昆仑,过去多多少少都跟你有过那么一点恩恩怨怨,不是一个帖子发过去,人家就肯赏脸,来赴你这个武林大会之约的。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国难当头,匹夫有责,就连曾称霸一方的诸侯,也不能置之度外。

去,自然要去,但是大大小小的算盘还是要拨的。

山西的阎锡山、山东的韩复榘没有问题。

宋哲元即使到南京后还痛哭一场,后悔自己棋错一着,不仅丢了平津,还损兵折将,那惨兮兮的样子,把一旁的阎韩看得心拔凉拔凉的。

唇亡齿寒,再不往前顶一下,后面轮到的就可能是自己了。

广东的余汉谋问题也不大。

他是老蒋亲自扶上马的,“两广事变”结束又没多久,屁股还没坐稳,“造反”既无资本又缺胆量,所以只会“月亮走我也走”。

尚让老蒋把握不定的是西南那几个诸侯。

广西李白拿着老蒋“共赴国难”的电报,把桂系将领都召到一块商量。

这份英雄帖,四川刘湘和云南龙云也几乎同时收到了。得知李白那里也有一份,他们赶紧派人来劝阻,说你们千万别去,这老蒋一贯居心叵测,这次是不是想借抗战之名,把咱们这些老伙计都给扣在南京啊。

说得有理。可是桂系的这些人也不是缩在广西“两耳不闻窗外事”,他们天天都在观察时势。

如今不比从前,是真抗不是假抗。

广西就跟当年晋东练兵的29军一样,也是把日本军阀作为假想敌的,否则的话,如何动员民兵,又怎样打造“民防建设模范省”?

倘若不去,平时喊的那些抗日口号岂不明白着是在自欺欺人。

去是肯定要去,问题是派谁去。

以前“两广事变”,白崇禧不肯去,李宗仁去了。大家排排座,怎么轮,也得轮得白崇禧了。

这是一个正名的好机会。

(893)

2010-11-2309:00:38

白崇禧便说,这次老婆是坚决支持我去的,抗日时机成熟,正是吾人报效国家之时。

得知白崇禧铁定赴京,老蒋大喜过望,马上亲自派飞机到桂林来接人。

那天正好下着大雨,天气不好,就来了一架水陆两用座机。

估计这水陆机还属高科技,连飞行员都是德国人。飞机起飞后,先到南昌,本来想先下去休息一下的,不料雨下得越来越大,就像从天上倒下来似的,机场由于积水太深,连水陆机也没法停。

没奈何,继续往南京开吧。到了下关机场,往下一看,跟南昌没什么两样,也是水漫金山,根本就落不了脚。

这真急死人。幸好,旁边还有一个水上机场,总算是停住了。

白崇禧到达南京,把日本人都惊动了。

早在北伐时期,因为打过一些漂亮仗,白崇禧就有“战神”之美誉,乃至在他抵宁后的第二天,日本有家报纸即予以报道:战神归来,中日战争终不可免。

白崇禧赴约南京,不仅安然无恙,而且在国内声誉上率先拔得头筹,如此一来,其他西南诸侯再也坐不住了。

“七七事变”以后,抗日救亡运动席卷全国,川滇两省都曾爆发大规模的抗日请愿游行,尤以四川最剧。人最多的时候,据说军师长的家门口都天天有人在演讲围观。

民国以降,所有国内省份,数川中内斗最为剧烈,简直就是又一个迷你版的“小中国”,诸侯争霸,群雄逐鹿,牛鬼蛇神全都出来了,打得那叫一个热闹。

这就让刘湘和龙云都面临着一个巨大的舆论压力:打内战时你们那么起劲,怎么轮到外战(“国战”)就不吭气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