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节(1/2)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2009-10-2909:14:48

马占山此役调入了步兵第3旅的两个营,由其参与防守中心阵地——大兴车站。

第3旅是马占山在黑河的老部队,标准的近卫军。现在是到了他不顾一切砸老本的时候了。

双方兵力都倾巢而出,誓与对方决一生死。

身为战场总指挥,马占山立于枪林弹雨的一线战壕而岿然不退,并号令全军:无命令者不准后退,违则处以军法!

日军炮火像长了眼睛一样,又狠又准,一会儿就把北岸工事砸了个干净,连高地都削成了平地。

守军退至大兴,在几面受敌的情况下,已明显处于劣势。

很快,大兴站阵地也快被炮弹削掉了。

千钧一发之际,马占山重用的哼哈二将再次挽救了危局。

这二位,大家应该不陌生:吴德林和萨力布是也。

首先是吴德林。被日本人的炮弹炸得抬不起头来,只好一头钻在坑道里,真是又气又急。

他手下的侦察兵出去遛了一圈,结果在烟草地里抓到了一个正猫着腰、背着发报机发报的日本人。

这日本人被抓回来后还没审问几句,就一头撞到墙上,死了。

不过死了也算白死。吴德林终于发现自己倒霉在什么地方了。原来日军的炮兵都有特务引导。这帮孙子事先潜入大兴阵地,通过电台一刻不停地向敌人报告方位,也难怪日军的炮弹一个个都这么准。

发现了问题,解决问题就不难。吴德林派出侦察兵,逐一搜索,该抓的抓,该杀的杀。

没人引导,日军大炮便又失了准头。

但是,这并不能改变战场的整个被动局面。

这时候,萨力布站了出来。

萨团原本就是个骑兵团。骑兵当步兵来用,真是人才浪费。

好在他马上就要真神归位了。

就在大兴阵地快要坚守不住的当口,他向马占山主动请缨,要求复制昨天的打法,由他本人率骑兵对进入大兴的日军进行迂回包抄。

骑兵从后方和侧翼出现后,日军退路被截断,马上阵脚大乱。

骑兵团长萨力布,一骑上了马就恢复了其凶神本色。

别的骑兵拿的是马刀,这位老兄的刀不是拿的,而是举的,因为是大刀,跟三国时候关羽关云长用的那种青龙偃月刀好有一比。

别人是一刀一刀砍,他是一片一片扫。

要放在古代,这就是一个很划算的买卖。因为那会计军功,就是数人头的,有几个脑袋算几个功。

你这里才削一个,他那里已经有十几个入帐了。

骑兵团的凶悍,正面守军的转头反攻,顿时让被包围日军陷入了一片苦海之中。

回头,却连岸在哪里都不知道。

守军炮兵对江猛轰,把他们的后路给轰掉了。

中国炮兵的野炮射程很短,最远不过15里,而日本的炮则能射到30里外。火炮对射固然不行,但要远远地轰一轰靠近北岸的浮桥和渡船,则是手到擒来的事。

浮桥和渡船都被炸飞了,援兵自然也无法大批过江。

对岸的多门终于体会到了昨天滨本所尝到的那种无奈和苦涩。

望着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部下,他却无计可施。

多门原本以为,前天或者昨天,才是他从军生涯中的最黑暗一天。

现在,他发现自己错了,真的错了。

原来没有最暗,只有更暗。

(137)

2009-10-2914:12:51

滨本联队嘴里就剩了一口游气,来帮场子的骑兵第2联队(骑兵联队人数远少于步兵联队,一般只有5、6百人)也被打折了腰,成了难兄难弟。

至此,仙台师团折损兵将近2千多人,下面的2个联队成了连走路都要喘大气的残疾人。

三日三战,在大挫仙台师团的同时,江省守军也损失不小,伤敌2千,自损也有1千多。

马占山做出了一个大胆的举动。

他决定弃卒保车,放弃桥北和大兴站,主动撤至最后一道防线三间房。

在那里,他将部署新的战斗。

从现在来看,这也不失为一个明智的决策,显示了马占山灵动的作战思路。

江省守军的头三板斧,之所以能把日军砍得毫无脾气,主要应归功于以下两个因素:

一个当然是关东军的骄傲轻敌。另一个则是江桥北岸之险和潜伏守军的突然出击(此处特指那个捷克式机枪连)。

但三个回合过后,原有优势已不存在了。

关东军连最高领导本庄繁都坐不住了,多门也灰头土脸,哪里还敢再轻敌?

北岸的高地如今变成了平地,南岸比北岸还要高,朝这里打炮可以收到居高临下的效果。

至于岸边的芦苇丛、烟草地,日军吃了亏以后,早就派飞机和大炮把这里炸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