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节(1/2)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2009-11-0710:23:05

但是显然,张学良并不这样想。

“九一八”后的张学良遭遇了很大的压力。

有好事者公开在报纸上登出《哀沈阳》七律一首。诗曰: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最当行。温柔方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

赵四就是赵四小姐。朱五(北洋政府内务总长朱启钤之女)、蝴蝶(电影明星胡蝶)等也皆是少帅的红粉知己。

反正是美女一大堆,但是英雄已变成了狗熊。

此诗一出,张学良的个人声誉更是坐着电梯直线下降。

锦州本应成为他为己正名的铁血之战。荣誉在什么地方失去的,再从什么地方夺回来。

然而少帅并不想打。

担当身前事,何计身后名。真正对“身后名”念念不忘的往往只是一些书呆子,而大多数人考虑的都是最实际的“身前事”。

说来说去,自恃思想先进开明的东北少帅张学良并没有超越一般军阀的思维和局限。

地盘固然重要,但如果把枪杆子都打完了,再牛的军人也将一钱不值。

况且就算失去东北,身后还有热河,有晋绥,有河北。

既然如此,我为什么一定要打?

是啊,能不打就不打吧。

既然关东军兵临锦州城下的借口是天津事变,那就首先在天津做出让步。

于是,令天津混混们也惊诧的一幕出现了。先前越打越起劲的保安总队黯然撤离,开往河北,而后来越看越没脾气的日租界则军民相庆,张灯结彩。

接着,国联的交涉也给张学良带来了新的希望。

当时尚未辞职的中国代表施肇基奉外交部之命,向国联正式提交“划锦州为中立区”提案,答应东北军可撤至山海关,但要求日军也不得进入锦州区域。锦州作为中立区,只能由英、法、意等中立国派军驻守。

如果退一步,不想和日军交战,“中立区”策略无疑也不失高明。尤其后一手很厉害,你关东军再凶,敢跟这么多列强擦枪走火吗?

问题是英、法、意都不是傻瓜,这种是非之地,凭什么要让我们的大兵来给你们当盾牌。想得倒美,没门。

日本人就更不乐意了,不就是不想让我进锦州吗,玩这种花头,以为我看不出来?

见此情景,国联只得放弃锦州中立区议案,但是它再次向日本政府发出警告,要求它维持东北现状,不得进攻锦州。

若榇内阁觉得这次无论如何得把关东军这头蛮牛的鼻子给牵住了。

可能是真给逼急了,这次若榇首相没有再走以前失败的老路,拼了老命揪着军部的衣领不放,要求他们必须采取措施控制住关东军的行动。

看到首相脖子上青筋直冒,怕老头子玩真的,参谋本部金谷参谋长这才下达命令,让关东军停止进攻锦州。

他的理由不是锦州不能打,而是时间需推后。

因为要打锦州,必须经过大凌河一带的水网和沼泽地区,这就要需要配备相当数量的渡船,一时间根本来不及筹备。

金谷建议,不如等到水面结冰再攻锦州,那样的话,干脆连船都不要了,多方便。

关东军觉得此话有理。

锦州暂时算保住了。

但这只是暂时。因为很快情况就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164)

2009-11-0714:17:42

已确定删除兄:

真实的历史不能假设,亦不容倒回。但我等兄弟可以姑枉言之,如东北军一开始就予以坚决抵抗,局势必不会像后来那样恶化。因为东北战况如何,实际上决定着日本政府内阁的处境和态度。谁赢谁就有发言权。关东军一帆风顺,内阁就蔫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萎到了底。但如关东军在东北受挫,神气的就是内阁了,以当时政党内阁所持政策,起先只想维护其满铁沿线的“权益”,并没有石原这些人胃口大,所以关东军很可能哪儿来的还回哪儿去,被召回国内也说不定。

至于东北军当政要人的历史责任,只能说他们在舞台上就是那种角色,大家各演各的戏,军阀就是军阀,所作所为都是按此标准来做,而民族英雄就是民族英雄,要不何能称其伟大。

2009-11-0714:24:23

在日本军政上层,所谓“国家改造运动”原先只是在军队和民间比较流行,是樱会的桥本欣五郎、永田铁山这帮狂人才喜欢的东东。

到了后来,政客党棍们也开始热衷此道,连收了张学良50万银票的床次竹二郎也参与其中,搞起了一个叫做“协力内阁”的运动。

所谓“协力内阁”和“国家改造运动”其实是一个路子,目标都是要建一个和军队穿同一条裤子的“好内阁”。

政客向军人抛起了媚眼,等于政党政治终于开始向昭和军阀妥协了。

一方面是党内四分五裂,一方面是紧缩财政和协调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