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节(1/2)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2009-11-1714:56:25

依炮兵的角度来看,吴淞要塞的防守近乎于被屠杀。

这座可怜的露天老炮台既无法防空,又不能远射,大部分时间只能被动地承受日机和日舰的狂轰滥炸。

但是,炮台上的人们一直在依靠顽强的意志进行抵抗。

4日,滕久寿参谋长在身受重创的情况下仍不肯轻下火线,最后在指挥岗位上以身殉国。

终于无愧于军人这一特定称谓。

他的命运和很多年前的那位陈姓老前辈一模一样——与炮台共存亡。

即使明知大难无法避免,凭一己之力根本无法挽狂澜于既倒,真正的船长也不会下船,他只会选择和自己的航船一同沉没。

因为这就是他的责任。

当新任吴淞要塞司令谭启秀登上炮台时,他面对的是这样一番景象:整座炮台一片狼籍,几无法立足。炮台上的火炮大部受损,整体已陷于瘫痪。

指挥官都战死当场,损失之惨重可想而知。

谭启秀是个聪明的军官,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面对这样一座残疾了的炮台,多数人的选择往往是弃守后撤。

责任既已尽到,死守再无陴益。

但谭启秀并不这样想。

有多少钱做多少生意,这就是他的真实想法。

谭副师长虽然一直指挥步兵,但在军校里学的却是炮科,所以对炮并不陌生,也不算外行。

他立即让人清理炮台,发现尚有一些劫后余生的火炮可用。让他感兴趣的是,其中竟然有几门是大口径海岸炮。

最大口径305毫米。

德国克虏伯公司产品,1880年制。

这在当年可是标标准准的高精尖武器,威慑力大得很。

如今五十多年过去了,看上去还是威风不减,老而弥坚。

毕竟是德国货啊,质量那是真没得说。

力道是有的,就是射程不够远,不过这还得看你怎么用。

谭启秀把炮台上剩下来的炮兵集中起来,不是号召他们和自己一起拼命,而是让他们就地隐蔽,同时交代一个任务:不管用什么办法,都得把硕果仅存的几门炮伪装好、保护好。

咱们现在手上就这几个宝贝了,以后还得派大用场。

确保要塞,我另有计较。

谭启秀带来的部队清一色步兵,没有一个炮兵。

步兵守炮兵阵地,会有多少胜算?

没有人知道。

跟着谭启秀到要塞的,是翁照垣旅。

19路军是一个纯粹的步兵部队,连骑兵都没有一个,更别说炮兵了。

谭启秀命令士兵们在要塞附近埋伏起来,不许暴露目标,不许发出动静。

没别的事,就给我一门心思盯着河滩,日军从什么地方登陆,你们就朝什么地方狠打。

日军发现,无论他们怎么投弹放炮,吴淞炮台都已不再反击。

显然,不反击不是不想反击,而是再无能力反击了。

他们判断,要塞守军可能早已放弃炮台后撤。

下午,日舰集中所有火力,朝吴淞炮台猛烈轰击,在东北角炸开了一个缺口。

炮台仍然不做任何反应。

盐泽下令,准备强行登陆。

等天黑,就从这个缺口。

晚上九点,侦察机自航空母舰甲板升空,在吴淞口进行低空侦察。五分钟之后,确认炮台再无重兵把守。

登陆的最佳时机已到。

日舰幽灵一样地停靠在缺口附近,船上的海军陆战队员开始登陆。

近了,更近了,已进入射程。

谭启秀一声令下,开火。

伏兵枪声大作。陆战队员前进不得,后退不能,挺着身子挨子弹倒是个个有份。

这一下,海军陆战队被打得差点把吃进去的晚饭都给吐了出来。

日舰只好抛下河滩上的尸体,撤回江面。

(195)

2009-11-1719:05:24

随后又是老套路:日机投弹,日舰炮轰,反过来复过去,重新再过一遍。

谭启秀的应对办法非常简单:你不登陆,我死也不出来,你要敢登陆,不管前浪后浪,我让你立马死在沙滩上。

这就叫以己之长攻敌所短。

那我干脆不从这里登陆,也不管你这个破炮台,行不行?

试试看。

从长江到黄埔江,吴淞口是必经之路。起先,日舰还战战兢兢的,害怕被火炮伤着,行驶时都尽量离炮台远点。后来陆战队几次登陆,都是埋伏的中国步兵在防守,炮台本身一弹未发,似乎根本不起任何作用。

这说明什么?说明炮台的大炮全废了。

还躲什么,难道自己吓自己?堂堂大日本海军,让人看了笑话。

只管放心大胆地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