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节(1/2)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2009-11-1511:14:19

另补充如下:翁照恒当年是日本士官学校术科第一名——这个我也是在一则史料上看到的,但没有专门查证过。鉴于日本军人也确实是从小学到大,死用功的不乏其人,中国人老是说能在那里拿第一,我也觉得有些怀疑,但暂且记此一说。如有哪位兄弟有更确切一些的资料,或有兴趣查证,不妨共享。

2009-11-1515:56:45

首先我们得承认,犬养内阁本身是不想在欧美大佬云集的上海滩玩火的。在中日双方情绪对立时,首相犬养毅还特地让驻华公使重光葵赴上海进行调解。

可惜这回犬老要力不从心了。

海军正与陆军争风吃醋,巴不得自己也弄出一个“九一八”出来给天皇看看。内阁和首相算老几?根本就不听你的。

犬养毅没法子,只好去找天皇汇报,希望这位全日本的偶像能对海军施加影响。

但“九一八”之后,裕仁天皇对他的“皇军”(包括海军)必定能战胜支那军早已不担心了,所以对犬老的意见兴趣不大,没怎么搭理。

另外据说这位天皇当时的心思也并不在国家大事上,却在为他的偌大家业无人继承而烦恼。

裕仁做梦都想抱个儿子回来。

偏偏他的老婆很不争气。一连生了四胎,都是招弟型的。

作为皇帝的裕仁从来没设想过自己的下一代会是女皇,所以他很着急,整天思考的都是如何生儿子的事。

上海?就让军队自己折腾去吧。

这么折腾着,事情就弄大了。

照例,擦屁股的事,又是内阁来做。

29日当天,犬养内阁就“上海事件”发表声明。

在这份声明中,日本政府除把老调拿出来弹了一弹外,为证明自己有理,又把中国媒体对天皇“大不敬”问题重新拎出来抖搂了一下。

因为这一年年初,裕仁天皇在阅兵时,遭到过朝鲜人的剌杀(即东京樱田门事件)。

说起来,这朝鲜人搞剌杀真是很有些天赋和水准的,就连大名鼎鼎的伊藤博文都是死在他们手上。

这次是扔炸弹,虽然没炸到裕仁,但也使他受惊不小(不知道会不会影响生儿子)。

由于这消息很抓人眼球,因此中外报纸几乎都予以了转载,上海的《民国日报》也不例外。

登就登吧,谁也没规定只能登好消息不能登坏消息。问题是这家报纸登完了消息,又在后面添了一句话。

就是这句话,把日本人给气坏了——

虽然没打中(裕仁),不过也快了(“虽不中,不远矣!”)。

这不分明是在诅咒我们天皇陛下吗?!

站在公正角度,严格地说,这句话是有那么一点点不厚道,所以引起了国际纠纷。

不过这件事其实早就解决了,在答复“四项条件”之前,上海市政府已将《民国日报》社暂时封闭。

现在再拿它来说事,实在是没话找话说。

从这份声明上,中国政府也看出来了,日本方面并没有罢兵的意思。

此时的南京国民政府,又开始进入蒋汪联手时期。

一个突如其来的“九一八”,不仅坑了张少帅和东北军,还连累了老蒋,使他像蹦极一样,从权力和声望的顶峰一下子直摔谷底。

那滋味,是个人都不好受。

仿佛是觉得欠了老蒋的情,所以一定要还,日本人又策动了“一二八”,使后者否极泰来,重新成为朝野关注和推崇的目标。

很多人都觉得,在被这东瀛小岛国逼得四面楚歌,走投无路的多难之秋,朝中还是缺少不了一个强悍的军人领袖。

新任行政院院长汪精卫也持这种见解。

其实,早在孙科还未辞职下台之前,老汪和老蒋就已经站到一块来了,一起发表见解,一起指指点点,俨然又成了一对亲密无间的革命战友。

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汪精卫不得不承认,老蒋离开自己没有问题,自己离开老蒋却万万不能。否则,再怎么折腾,也不过是孙科第二。

上海剑拨弩张的形势,使老蒋很快获得了东山再起的机会。

(189)

2009-11-1519:13:31

ls_ky兄:

有过想法,不过既要有意思还要写得过瘾,必须有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这个我在考虑。仁兄有好的建议吗?不妨说来一听。

2009-11-1519:22:07

05003229兄:

1、至少在“一二八”会战上,国联是起到作用,帮到忙的。本帖对此有专门叙述。

2、“九一八”后的东北问题难以解决,是因为日本退出了国联,也就是说不跟国际上这些人玩了。打个不恰当比方,好象现在朝鲜一样,联合国美国都拿它没折。同时,在军事上,长城抗战失败后,连河北都危险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