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节(1/2)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2009-11-1609:22:09

因为这确实是一个不凡的人。

首先当然是在业务能力上无可挑剔。

与外语超烂的芳泽相比,颜惠庆的英语和法语都说得极溜,且所有发言稿都是自己构思,并亲自用打字机打出来的(他的助手有福了)。

当然,这些顾维钧、施肇基们也能做到。如果仅有这点本事,那就不叫颜惠庆了。

别忘了,他可在政府里混过,还做过一把手。

虽然时间很短,可你得知道那时候的北洋政府里头都是些什么人,可以说一个比一个滑头,一个比一个会混。

能有这样的成就,可以算修炼得道了。

得道的前政府总理在当上国联代表后,很快就显示出了他与前任不一样的地方。

在国联打交道,除了公开场合能言会道外,私下拉关系也很重要。一般人就是弄个包厢,请请老大帝国的代表团成员或者国联要员,这个叫做重点突破。还有财大气粗的,索性把整个饭店都包下来,能请的一家伙都请到,这个叫做全面撒网。

前者是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那些中小国家知道了没准就要拆你的台,后者是花了大钱,其效果也可能就是收收名片,大家吃完了一抹嘴,第二天脸跟名字还是对不上号。

颜惠庆的做法与众不同。

他做的比全面撒网还要过分。

请客,而且全部请。

人家一般只请代表团的首席代表,至多再拉一个副代表。

他是连秘书助手带工作人员全发请柬,一个不拉。

当时的国联在规模上虽然比不了现在的联合国,但也有44个会员国(后来增加到63个)。我算了一下,扣除中日两国(日本是对手,自动排除在外),以每个代表团至少6人计,也有250多人。另外国联衙门里还有一帮子。

把这么多人请去饭店嘬一顿,我估计中国代表团就是把回国的路费都垫上也不够。

可这只是你的想法,因为颜惠庆根本就没打算请兄弟们上馆子。别说馆子,连街上的大排档他都没舍得。

中国代表团有自己从国内带来的厨师,中饭晚饭都要做一桌工作餐。颜惠庆一想,反正桌子大(外国的餐桌比较大),六个人是吃,十几个人也是吃,干脆,别浪费了,把外国朋友都喊上吧。

其实,咱们也不要把各国代表团的同志们想得太庸俗了,人家也是在五湖四海混的,见过世面,什么好东西没吃过。再好的饭店,对于他们来说,跟赴个婚宴没什么区别,那菜都吃得没味道了。

嘴里太油腥了,得换换口味啊。

那就尝尝中国地道的家常菜吧。

提起故国国粹,别的不敢乱吹,就是这个做菜水平那确实是没人能比的。粤系湘系淮扬系,你见过哪个国家的厨师傅能分出这么多流派的。

跟咱们比,老外做出来的那也叫菜?

来宾来了一尝,果然有滋味,有嚼头,这次吃了下次还想吃。

中国菜,vrygd。

对于各国代表团和国联的这些人来说,中国人把他们请到家里来吃饭,这还是破天荒第一回,是把他们当朋友对待的表示,既亲切又上档次。

这一招就叫做拉近距离。

后来老美也学会了,用得最频繁也最有效的是前任总统小布什,经常把人带到他的那个什么农场去吃饭。虽然吃得也并不咋样,可去的人没一个不引以为豪且沾沾自喜——总统家里我都进去过,倍有面子!

吃饭的时候,颜惠庆也没闲着。他问这问那,了解代表团和国联的态度,顺势套出了很多正式场合或正常渠道下很难获知的情报。

又交了朋友,又打听了消息,这顿饭就算没白请。

到日内瓦一个月,颜惠庆以每天请一个团的速度,把该请的都请到了,该混熟的都混熟了。

现在,他成了国联和各国代表团(除日本以外)的新“老朋友”。

对于一般代表团不太重视的记者,颜惠庆也没放过。这次他连工作餐也没请,就是从代表团抽了两个人(写稿念稿他一人就能搞定,工作人员富裕),在驻地成立一个新闻处,通过新闻处给记者们主动爆料。

颜惠庆做过外交部长,他知道记者最需要什么。

他们要写稿子,所以要料。给料比请他们吃饭还灵。当然这些料都是有利于中国,帮中国人说话的。

这一年,颜惠庆55岁。

对于一个成熟的外交家来说,正是一个可以宏图大展的黄金年龄。

一听到“一二八”事变的消息,他立即要求国联理事会将中日争端问题提交大会讨论。

(191)

2009-11-1614:08:30

之所以要求国联大会讨论,是因为颜惠庆发现,自己的前任曾经走进过一个似乎永远也无法走出的死胡同。

这就是国联的那条雷死人不偿命的“一致通过”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