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都市小说 > 司马光传 > 第八十五章司马光读十六国春秋

第八十五章司马光读十六国春秋(1/2)

上一章司马光传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话说,这几天司马光在衙门里处理完公务,就觉得没事可干。衙门里这几天也确实没有什么大事,司马光命几个师爷打理一些勒小事,告诉他们有大事就告诉他。师爷们处理这些小事也是轻车熟路,处理完之后,觉得都是些不足挂齿的琐碎事务,也懒得汇报。所以司马光也就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司马光想了想前一段时间看了史记,觉得很有收获,史记他不知看了多少遍,每次的体会都有不同,这次他想我光看汉人的朝代也是不行,因为中国的汉人传统都差不多,我得了解胡人和外夷的情况,以后做到了解对手,好应付他们。想到这他就拿起一本十六国春秋,仔细翻看了起来。

司马光花了好几天时间,看完十六国春秋,她觉得胡人也有可取之处。十六国中最数慕容氏和前秦苻氏和匈奴刘士最是强盛,其余胡人政权基本上都是昙花一现。司马光想晋朝遭遇‘八王之乱’,司马氏自己跟自己干起来了,司马氏自认为聪明之极,将大臣和武将都控制的服服帖帖,将兵权和政权都收归他们自己家人手中。晋朝大臣和武将们都没有怎么样司马氏,倒是司马氏自己同室操戈。司马氏将很多大家都灭绝,但是自己的后人将却自己司马氏灭绝掉了,倒不用别人插手,真是人算不如天算,算来算去算自己。司马氏自己大打出手的时候,大臣们都不吭声,任由司马氏自己屠杀自己的同胞,八王之乱乱了十几年,中原凋敝,司马氏的实力大大削弱。

刚开始,晋朝为了解决边境的胡人骚扰问题,将这些胡人内迁到中国境内。一些胡人愿意内迁,也有一些胡人不愿意内迁,停在塞外。司马氏‘八王之乱’时,内迁中国的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割据一方,都不参与,待到‘八王之乱’结束,占据河东的匈奴刘渊起兵占领长安和洛阳,晋怀帝被捉住,当时的年号是永嘉,史称‘永嘉之乱。’

‘永嘉之乱’中原大家南渡。晋朝的皇族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北方的各族胡人都纷纷建立政权,有的称王有的称帝,乱成一团。那刘渊见灭了西晋,就让手下大将四处征讨。刘渊手下的大将石勒,本是一个羯族少年,后来被晋朝官员抢走,当了奴隶。后来,石勒逃走,投靠刘渊。石勒很有本事,将黄河流域的山东地区全部占领,但是不久刘渊死了,儿子刘聪继位,刘聪继续让石勒在外征讨。后来,刘聪病死,儿子继位,但被大将靳准杀死,刘曜继位,后来刘曜不信任石勒,石勒于是自己称天王,建国大赵。石勒重用汉人谋士张宾,石勒喜欢历史,让手下人给他读史记和汉书,当听到刘邦击败项羽而成就汉朝基业,他说:若是我与刘邦在同一时代,当不是他的对手。后来又听到刘秀复兴汉朝,他说道:若是我和刘秀在同一时代,可能和他是个很好的对手。

石勒不久死了,儿子石弘即位,但是不久被石勒的侄子石虎废除,石虎继位。石虎十分残暴,后来石虎死去,争夺皇位的战争纷起。纷争之后历经很长时间。最后,石鉴继位为皇帝,但大权掌握在冉闵手里。冉闵后来废除石鉴,冉闵建大魏,自称天王,杀光石虎的孙子。冉闵尽杀胡人,包括在中原的所有高鼻深目的人,羯族在中国消失。冉闵消灭羯胡后,又进攻慕容氏的前燕。

慕容氏乃是鲜卑人,与匈奴和羯人不同。鲜卑人据汉书记载乃是东胡后人,被匈奴击败后躲避大鲜卑山。看到这里,司马光想到:在鲜卑人自己的朝代北魏,北魏的皇族从未说自己是东胡。同是鲜卑的朝代北周宇文氏也从未说过自己是东胡,都说自己乃是鲜卑山当地的人。至于说是鲜卑是黄帝的后代,乃是意欲与汉人联上关系,其实不是这么回事。慕容氏在曹魏时期就进入中国辽西,魏和晋都允许他们在此地居住。曹魏司马懿东征公孙渊的时候,还征调慕容氏兵马助战。后来慕容氏学习汉人的风俗习惯,开始汉化。

慕容氏在刘渊建立汉国的时候,也自己割据一方,他们效仿东晋,收留中原北逃的世家大族和汉人,也设立侨州县郡。慕容是宣誓效忠东晋,东晋封慕容氏为燕王。后来冉闵进攻慕容燕,被慕容氏击败。慕容氏统一中原的关东地区。再后来慕容氏自己内乱。被前秦吞并。

前秦乃是氐族所建。苻坚后来当了前秦的天王,他重用王猛,任命他为宰相。王猛是汉人,出身贫寒,衣着也不讲究,但是非常有才能,扪虱谈天下传为美谈。王猛辅佐苻坚将中原治理的井井有条,又助他统一北方。但是王猛劝苻坚不要进攻东晋,王猛告诉苻坚:北方各族刚刚被平定,还对前秦不一心一意。东晋乃是以逸待劳,内聚力十分强大。前秦若是贪图功德,进攻东晋,必然失败,各族必然重新建国,前秦能不能存在还是个问题。

但是苻坚不听劝告,王猛死后,他带着几十万军队讨伐晋朝。东晋谢安、谢玄带领军队在淮水之滨与前秦对峙。前秦自以为实力强大,但是当到了前线,听到此地淝水地区的风吹树木的声音很像鹤鸟叫声,是为风声鹤唳,顿觉紧张和害怕,一时就就泄了气。不久东晋的军队定下智谋,要求前秦军队后退激励路,好展开决战。前秦军队果然后退,但是军队毫无纪律一退就乱了。这时打入前秦军队内部中的东晋将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司马光传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