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都市小说 > 司马光传 > 第八十九章司马光读北齐书

第八十九章司马光读北齐书(1/2)

上一章司马光传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司马光这几天在衙门里处理完政务,晚上就回到家里就和妻子一起吃饭,吃完饭就自己到书房里看书。他这一段时间看的是北齐书。司马光自己花了好几天才看完北齐书。看完后他自己在家里仔细的想北齐书记载的事实。

北齐书是唐朝李百药修的。唐朝修了八史,分别是晋书,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以及李延寿父子修的受政府认可的南史和北史。唐朝修的史书之多超过历史上所有的朝代。

北齐皇族为高氏,肇兴者就是高欢。高欢原来是大将尔朱荣手下的将领,他本为北魏六镇的士兵,其原来是汉人,后来在鲜卑人中与鲜卑人混熟了,就改了个名字叫贺六浑。他本是渤海高氏,渤海高氏乃是齐国的公族。西周姜太公因灭商有功,被封在齐国。太公后来死去,传位给自己的子孙。姜太公的后人越来越多,大宗继续姓姜,小宗后来被齐公赐姓纷纷改姓,高氏即是公族的小宗后代,也是齐国的贵族,世代担任齐国的大夫。后来陈国公子逃难到了齐国,被齐公封在田邑这个地方,就改姓为田。田氏担任齐国的贵族和大夫,后来田氏在齐国根基牢靠,有了野心,趁着姜氏不注意,用大斗出,小斗进的方法拉拢自己封地上的百姓。自己收租用小斗,放租给别人用大斗。很多百姓认为他很仁义,就效忠他,纷纷要求齐公将自己的土地划归田氏。姜氏认为百姓之心乃是国本,就将这些百姓的土地封给田氏,结果田氏的封地将整个齐国都滚进去了。这时候,田氏终于露出狰狞的面目,将齐国最后一个姜姓的公流放到一个海岛上,等到姜姓的公爵死后,田氏就向周王请示,说齐国无主,请周王封自己当齐王。周王无奈就封田氏为齐王,这就是田氏伐齐的故事。田氏伐齐后就将齐国的公族国氏、高氏、庆氏赶出齐国,废除他们大夫和贵族的身份。高氏就这样成为一般的百姓。渤海高氏后来在东汉又重新兴起,一直是北方的大族。到了高欢这一代家世败落,十分穷困,就到六镇去当兵。六镇是北魏为了抵抗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进攻而修的六座军事重镇,那里当兵的主要是穷苦的边民,一般都是一些没有迁到中原的鲜卑人。在中原的大部分鲜卑在孝文帝时期都已经汉化,但是六镇的鲜卑人还是固守旧习。高欢虽然知道自己是汉人,但是在与鲜卑相处久了,也沾上鲜卑的习惯。高欢自己也会说汉话,也会说鲜卑话。鲜卑人把它当做自己人。

北魏胡太后自己专权,北魏皇帝生的是个女儿,胡太后却说是个儿子,并且将皇帝毒死后将这个女孩扶为皇帝。朝中大臣立刻反对,胡太后见大臣反对,又说小皇帝是个皇女。边关大将尔朱荣率领大军围攻洛阳。将胡太后和小皇帝捉住,放在铁笼子里沉入黄河。尔朱荣入朝辅政,立元氏一名皇族为皇帝。后来又镇压六镇起义军。他打败了六镇的起义军后将他们收服,而不是一味的残杀。后来又镇压了葛荣起义的士兵,收服了不少将士。但是皇帝认为他早晚有不臣之心,于是就设计将他杀死。但是手下的将领都是割据一方,不听朝廷的话。各个将领都互相争夺,最后高欢将尔朱荣手下的各个大将都消灭了,自己独揽大权。高欢立皇族元修为皇帝,自己担任大丞相。后来另一个将领宇文泰率领军队在关陇地区立另一位元氏皇族为皇帝。北魏开始分裂为东西魏。高欢自己占领了关东地区,称东魏,宇文泰占领关陇地区,在西部称西魏。宇文泰和高欢互相争斗,但是谁也灭不了谁。

高欢后来病死,他的儿子高澄继承大丞相的位子。但是高澄不久就死了,由弟弟高洋继承大丞相的位子。高洋后来废除东魏的皇帝自己当了皇帝,称大齐。之所以称齐国,是因为高氏乃是齐国的公族,所以称大齐。高洋将高欢追封为齐高祖。

高欢在世时为了试验自己的几个儿子的能力,就将一团乱麻放在几个儿子的面前,问道“该如何解开?”其他几个儿子都无话可说,只有高洋拿起一把刀将麻砍为几截。说道:“这样就解开了。”高欢惊叹道:“快刀斩乱麻,实在是好。”

高洋在位时北方边境上局势突变,柔然被自己的臣服部落突厥击败,逃走。突厥联合宇文氏企图灭掉北齐,北齐皇帝高洋几次到边境击败突厥。

高欢在世时,鲜卑人看不起汉人,认为汉人打仗实在没有本事。汉人认为鲜卑人太野蛮。高欢对鲜卑人说道:“汉人为你们的家奴,为你们种庄稼,供你们吃喝穿衣,你们还怎么不满意呢?”鲜卑人听了之后觉得有理,心满意足。高欢又对汉人说道:“鲜卑人为你们打仗,为你们看门,守护疆土,你们还有什么不满意的?”汉人听后也觉得有理。就这样高欢几重用汉人也重用鲜卑人,鲜卑和汉族相安无事。

高洋在文治方面非常注意扶持北朝的大家,北朝的高门都受到重用。北魏还在国家的土地和农耕制度上加以改进,他们可能也学到了北魏的均田制,将国家掌握的田地分给无田的百姓,百姓死亡后土地收回,出生的新百姓又颁给新田。百姓交租,交出一些自己生产的丝绸和帛作为庸,还服徭役,为公家干活,修各种工程如修河堤,修桥,挖水渠。这些工程也大都是为了国家的农业。

高洋自己是汉人,北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司马光传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