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都市小说 > 司马光传 > 第八十六章司马光读三国志

第八十六章司马光读三国志(1/2)

上一章司马光传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话说司马光这几天还是没有什么大事要处理,就拿起一本三国志看了起来。

司马光首先钻研了三国志作者陈寿情况。陈寿本为蜀国的大臣,当蜀国被灭掉的时候,魏国权臣司马氏知道陈寿十分有才华,就征召他来朝中做官,陈寿以自己的祖母年岁已高为由不去做官。陈寿本意是做个忠臣,蜀国灭亡了,自己就不当魏国的官了,否则后人要议论他的。谁知道过了不久陈寿的祖母去世了,司马氏又招他来做官,这次他没有理由了,只好去做了魏晋的官了。

陈寿来到魏国京城,司马氏对待他如座上宾。陈寿先是帮助魏国做了一些事情算是报答,到了魏国被晋朝代替,后来吴国又被晋朝灭掉,晋朝皇帝让陈寿做魏蜀吴三国史书。陈寿觉得这次机会来了,自己可以借修史之机,将自己的想法写道书里去。但是陈寿自己身为蜀国臣子,后来又投降魏国,现在效忠晋朝,自己也得注意,不要让后人对自己太反感。

陈寿认为魏蜀吴三国皆是并列的,不分谁是正统,谁是臣子。事实上三国并存时都是互相有正式邦交的,三国之间的国书说明三国皆是平等的,三国都是互相承认的。假若说魏国是正统,则晋朝夺魏果,岂不是篡正统,这样不好。说魏比其他两国地位低,则不符合事实。而且晋继承了魏的地位,岂不是说晋朝不是正统吗?陈寿认为不如将三国并列同为正统,这样自己也对得起蜀国,也不让晋朝皇帝怀疑,岂不是好事?于是陈寿就将魏蜀吴三国时期的历史定为三国时期,史书名叫三国志。

三国志第一为魏,是为魏为中原,被晋继承,三国归于晋,晋朝是大一统。第二和第三位蜀和吴,谁先谁后都无所谓。魏蜀吴三国史书皆称书,因为他们都是三个各自独立的朝代,因为并列而存在所以称三国志。

三国志首先写魏国,魏国当首书魏武帝。曹操白手起家,自己趁乱世疏散家财而有自己的一支军队,将领大都是曹家和夏侯家的子弟。曹操姓曹,父亲乃是东汉大宦官曹家的养子,曹操自认为自己的荣华富贵都来自曹家,故不改姓,自认为是曹家的子孙。但曹操自己本是夏侯家的子孙,所以,从血缘上讲,也当对夏侯家很重视。曹家和夏侯家都为魏国宗室。但是自己已经姓曹了,所以姓曹的更受重视。魏武帝本为汉臣,但是他的基业也不是继承汉朝的。汉末黄巾起义,地方群雄蜂起,曹操东征西讨才有得这中原的地盘。但是曹操自己以为自己当过汉朝的官员,所以才将将天子带到自己的京城里,本来是尽一份忠心,但是有人却说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将他说成是奸臣,这其实是他的竞争对手污蔑曹操的。岂不知,要不是曹操将汉献帝带到许都,献帝连命都没有,还谈什么汉朝天下。所以曹操在自己的中原地方上是自信的,他的大臣也都是汉臣,但大都不议论曹操。曹家的天下是取自各个军阀手里,那些军阀地方事实也都不是汉朝的地方了,都是独立的王国,是刘姓的异姓诸侯的了。所以曹操当上汉朝丞相,是自己靠自己的实力取得的,不是汉献帝赐予他的,当曹魏取代汉朝,没有什么大的反对事件。曹操总不能将自己的地方让给汉朝,那汉朝岂不是抢曹操的基业了,岂不是也是不义?

魏武驰骋中国,大半生戎马生涯,取得了中原,但是自己想到自己是汉臣,不愿意推翻汉朝,自己也说过自己想当周文王,让自己的儿子当周武王。后来魏文帝继承魏王的位置,才将汉朝取代,而正式称帝,这才有魏国的社稷。魏文帝继承魏武帝的遗志,将中原的文治处理的特别好,不用急着用武力解决分裂局面,很显然想将自己的家建设好,用强大的经济实力培养出强大的国力,再解决分裂的局面,可谓深谋远虑。最终魏国在魏武帝用武力打下的地方和魏文帝治理下,国力恢复,并压倒蜀国和吴国。魏文帝重用陈群,定下九品中正制。提拔有才华之人才,中原政局稳定,人人效力,人人用心。反观蜀国和吴国还是以军事为主,还幻想统一天下,不知道将国政的重心放在经济上,给了曹魏以机会,使得自己在后来的形势中处于下风。

蜀国,在刘备死后一直由诸葛亮主政,虽然诸葛亮自己专注于文治,但是他更上心的是北伐。他不知道以蜀国的力量怎么能抵得过曹魏?曹魏居中原,地大物博,人口稠密,国力强盛。魏国司马懿也知道魏国正是搞好经济建设的大好时机,只要魏国不穷兵黩武,不主动进攻吴蜀,曹魏以自己的实力就可以将蜀国压倒。但是蜀国尽全力进攻曹魏,为的是干扰曹魏,所以只要将蜀国的军队退掉就行了,也不急于进攻蜀国本土。还有就是蜀国只要诸葛亮在世,蜀国不好被消灭,所以采取拖的战术,只要诸葛亮进攻就将蜀**队应付过去,待其锋芒过去,自己在作休息。但是诸葛亮长期这样忙就会被忙死,身体就会垮掉。只要蜀国不进攻曹魏就会强大,蜀国进攻曹魏就闭关不出,这是一个死棋,蜀国下不赢的,只因为实力不够强大。

吴国也只是在孙权在位时期政局比较清明。孙权以为魏蜀之争,自己只要作壁上观就可以了,自己就可以收渔翁之利了。但是他的政策给了曹魏以机会,曹魏不断地壮大自己,实力早就超过吴蜀联盟,只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司马光传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