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都市小说 > 智能工厂 > 第三百零一章 红门毒瘤

第三百零一章 红门毒瘤(1/3)

上一章智能工厂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第三百零一章红门毒瘤

1929年的六月,中国的政治局面还是不太平静。目前华军的地盘在湘省是拓展到了衡阳和娄底,而在赣省,则推进到了赣州地界。

这样的战略态势,以及军事缓冲区的建立,却是给予了红门成的空间。原本因为华联的持续性清剿而陷入颓势的红门,也终究是在军事缓冲区中,建立起了自己的势力。

而华军和军,则因为各自都有所顾虑,并未能抑制红门的扩张性发展。

其实早在1927年10月,红门的马子任、朱代珍、陈世俊、彭石穿、滕代远等老一辈红门军事领袖便率领赤色圣军来到宁冈竞岗山,创建以宁冈县为中心中事区,深深扎根下来。

就在这个根据地上,这些身披红色理念的“朝圣者”建立了兰花坪。开辟了“以乡村包围城镇、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特色的道路。

今年一月中旬,为打破湘赣两省敌人对竞岗山根据地的第三次“会剿”和处理部队给养问题,马子任、朱代珍、陈世俊率领赤四军主力进军赣南。趁着军李济深所部与华军进入战争状态之际,红门大肆发展。

不久,与当地红门组织和地方武装结合,相继开辟了赣南、闽西军事区,后来这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发展为红门的核心根据地。因为华军和军都是针对主要城市进行争夺,无暇估计边缘乡村,这才让红门钻了空挡。

到了一月的下旬,湘赣两省军也是分三路向竞岗山的大小五井发动进攻,企图驱赶这群流寇。

留守竞岗山的彭石穿、滕代远二人分别率领赤五军等部在赤卫队配合下进行拼死反击。至月末,军还是攻占黄洋界、八面山等阵地。为了保存有生力量,赤五军突出重围向赣南转移。

要不是因为与华军作战失利,红门也不会得到喘息之机,得以逃脱覆灭的死局。四月初之时,在瑞金赤五军与赤四军主力会合。随后,彭石穿、滕代远率领赤五军离开赣南,返回竞岗山,在湘赣边界和湘鄂边界进行持续性的流寇骚扰作战。

到了四月,马子任开始掌管制定兴国《土权法》。这个《土权法》,根据中华红门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农民问题决议案》关于“没收一切地主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的精神,并结合赣南土权斗争的经验,将竞岗山《土权法》中没收一切土地的规定,改为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及公共土地。

有了这部法典,红门才算是真正在中国扎下了厚实而不可动摇的发展根基。至少在落后的农业社会中,的确如此。

此前的红门,一直只是流寇,无论在政治舆论上取得了多少成功,也无法改变流窜而力弱的根本。吃大户,均分钱粮这样的举动,并不持久,而且裹挟的农民,战斗力低下,战斗意志更是不值一提。

而出台了《土权法》,则完全扭转了这样的局面。首先是农民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土地,就能够恢复农业生产,这自然就加强了红门的实力。而拥有了土地的农民,更是与红门有了不可分割的共同利益出发点。

这种共同利益所激发的决死斗志,在战斗中就逐步体现出来,为了保卫自己的土地,为了家人的生计,死亡变得不再那么可怕。

四月下旬,在以王天桢为枢机的中赤川东军事委员会领导下川万源、宣汉边界的农民举行武装起义,建立了中华赤色联军川东游击军,并逐步形成了以固军坝为中心的游击军事区。

时至五月,在红门豫南特委领导下,河南省商城南部的农民举行武装起义,建立中华赤色联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二师。经过拼死抗争,逐步形成了豫东南军事区,作为组织发展壮大的根据地。

不断忙碌于经济改革的政府,以及同样进行计划经济体制调整的华联,都没有对红门的扩张有所动作。而红门选取双方军事缓冲区的所在作为发展重心,也是华军和军都顾虑重重的原因所在。

6月下旬,中华红门在上海举行六届二中全会,开始对自身的发展壮大进行战略选择。尤其是马子任等人在湘赣鄂等地的成功例子,也是触动了不少人的心弦。

会场选在了上海的公共租界区内,并且是靠近虹口地区,日本也有红门组织,同样也是接受苏俄红门总教的指挥。相互之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对于这些人而言,国家的意识是很单薄的。

在红门门徒的心中,本门的利益凌驾于一切之上

一脸宽厚的马子任,穿着朴素的着装,虽然因为老旧而显得有些发皱和掉色,但衣服上还是很干净整洁,并不曾给人邋遢的感觉。

温润圆和的表情,带着淡淡的笑意,这样的开朗,遮挡了这个男人内心之中的黑暗和阴霾。为了在红门里面爬上更高的位置,马子任可谓费尽心思,不断去迎合着苏俄派遣员的欢心。

最终是让他成功的出任了湘省地区的军事指派员,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军政权力。而本身此人也是有着眼光和手段,懂得拉拢党派,结成了一个稳固的中下层利益同盟。

在上海这里召开的会议,有超过半数的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出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智能工厂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