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节(1/2)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2010-10-0917:16:23

他可以要求冯治安下来,由自己担任守城之责,但宋哲元要是亲自上,你总没有办法连“主公”都要取而代之吧。

至于冯治安,大家都是兄弟,曾有过命的交情,“罢免”一说也只能由日本人来说,他张自忠也不能抢在前面。

倒是宋哲元“主动道歉”的表示,令张自忠都感到十分惊讶,因为宋哲元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对于这种“丢面子”的事向不肯为,所以上次才有让秦德纯代替他道歉一节。

宋哲元这回不仅答应亲自当面道歉,还拉上了张自忠一起去!

见到香月后,宋哲元向对方表示了“敬意和问候”,这也就算道歉了,都什么年代了,早已没了负荆请罪这一说。

回来之后,宋哲元逢人就说,这下好了,我们和香月谈得非常成功,“和平解决”已无问题。

不知内情的还真以为中日双方谈得其乐融融呢,哪里知道日本人的刀已架在了宋哲元的脖子上,就等他答是或否了。

这是7月18日的事,第二天,即7月19日凌晨7点半,宋哲元“失踪”了。

一问,到北平去了。

正式理由是:为了让部下遵守“协定”,必须去一趟北平。

等到要你签字了,你一声招呼不打地走了,去监督部下履行连字都没签的“协定”?

这话骗鬼都不信。

宋哲元不过是玩了一招金蝉脱壳,成功逃出天津城而已。

他曾给在保定的熊斌打电话,话里就透露“在天津不能有明白的表示”。连说话都不自由了,可想而知是一个什么样的处境。

实际上,早在7月16日,即老蒋发表庐山谈话的前一天,他已经在北平局部作战计划的基础上,偷偷地下达了“作战预先号令”。

当时酒井旅团已到达密云,宋哲元又不是傻子,眼瞅着关东军从长城外千里迢迢赶过来,他们来干什么,总不是为了到北平郊外旅行观光吧。

接到秘令的是冯治安。但是在发令后,宋哲元还是不放心,生怕冯治安有什么闪失。毕竟这件事情太重大了。冯治安勇则勇矣,就怕很多关系他摆不平。

但是在天津,宋哲元既不能作“明白的表示”,当然就身不由己。如此,自己都快要成为任人摆布的泥塑木偶了,又如何遥控指挥别人,甚至全局。

所以,他一定要跑出去,而且一定要跑得不动声色,让周围的人都浑然不觉。

宋哲元一跑,香月的要求就没了着落。

没了“大头儿”,还有“二头儿”,气急败坏的香月盯上了张自忠,准备扶后者上马。

晚上11点半。

香月和张自忠在张允荣的家碰面。

有道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张允荣是张自忠的七个把兄弟之一,日后却成了大汉奸,可想而知,有这样的“兄弟”一天到晚在身边转悠,会怎样影响张自忠的想法。

(844)

2010-10-0921:08:52

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孔老夫子曾说过一句这样的话: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你要买房子,都得选择跟有仁义的人做邻居,那样才会“美”,而如果整天跟那些不仁义的家伙混在一起,天长日久,你也会变得跟他们一样,搞得不仁不义,这就太不聪明了,哪里还有什么“知”可言。

做个假设,此时若是有萧振瀛类贤者处其左右,察其得失,谏其不智,以张自忠这样的大丈夫,又岂能迷失于道中。

一夜的筹谋。

到20日凌晨,在一份文件上,香月代表日方,张自忠和张允荣则代表中方,分别签上了名字。

这份文件,叫做“香月细目”。

“香月细目”共有7条,基本包括了日本人此前提出的各类要价,其中第7条就是让冯治安第37师撤离北平。

字是签了,可是当时在29军中,能够得到授权进行谈判并签字的,仅宋哲元和秦德纯两人而已,张自忠是没有这个权限的。香月也知道“细目”名不正言不顺,只能是一点点地漏给中方,希望南京政府能够糊里糊涂地予以承认。

在这些事情上,谁都可能糊涂,只有老蒋不会糊涂,他对宋哲元盯得非常紧,就怕对方顶不住压力,失足落水。

一看,你还真中招了,这还了得。

晚上知道的,马上发电到北平,问宋哲元是怎么一回事。宋哲元莫名其妙,认为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事情。

要不,你把证据拿给我看。

老蒋只是听到了一点风声,见宋哲元这样肯定,也就认为是日本人故意为之,想打乱己方阵脚,遂不再予以追查。

宋哲元到北平,不为别的,就是督战。

看到眼前高大的古城墙,这位华北诸侯不能不动真情。

北平必守,华北必守,29军的尊严和价值也必守。

打马进城,城内气氛异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