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节(1/3)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2010-12-1418:21:19

在干岔子岛事件中,仅仅一个东京师团出面,就打沉打伤苏舰各一,吓得老毛子捏着鼻子落荒而逃,没点实力,谁会卖你的帐?

关东军为什么不肯动用师团,说穿了,还是忌惮苏联人,要防着一手。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只要苏联在边境没有动静,他们就能放胆入关。

若假以时日,关东军只以伪满军维持东北,而直接将4个师团尽数派遣入关也不是没有可能。

到时,即使“沪战”扩大,日本仍然可以一手调兵沪上,一手依靠关东军“由北向南”,两不耽误,如此还怎么“引敌南下”呢。

陈诚说过也就算了,统领全局的老蒋却不得不想办法把这个漏洞给补上。

当时更让他发愁的是,上海的中国军队已经很难坚持,这说的还不是陆军,而是空军。

那时日本的飞机数量号称世界第四,仅次于美国、法国、意大利,到全面抗战爆发时,拥有作战飞机1559架,其中仅海军航空队就拥有38个飞行队,1010架战机。

与之相比,我们的那9个飞行队,223架,或者算得多一些,314架飞机,实在是太可怜了。

比少还要糟的是没有。

这些多飞机,这么些飞行员,都是用完为止,有少无多。

南昌不是造了一座飞机修配厂吗,可是陈纳德早就去看过了,那就是一出产废物的垃圾场。

飞机最重要的部件应该是发动机,于是我们在湖南建了一座发动机工厂。

这不是一般的工厂,巨费钱,偏偏政府又没有钱,于是只得化缘。

老蒋通过捐机祝寿,先弄到了6百万,接着政府再补贴2百多万,几乎是把口袋里的每一块钢蹦都省出来,1千万不到,总算是把这个发动机工厂给搞了出来。

然而还没等发动机造出来,全面抗战就爆发了,结果到头来,仍然是连枚飞机炸弹都得进口。

尽管我们的飞行员都很英勇,但他们也不是个个都是天神,即算能经常打掉人家的飞机,自家的飞机也不可能毫发无损,总是也要受点伤的,又没有零件可换,怎么办呢。

这架缺这个零件,那架少那个零件,得了,合并吧,两架拼一架。

如此凄凉光景,上帝知道恐怕都没办法,只能指望外援。

老蒋最希望这个外援是英美。

从“七七事变”开始,他就不断地会见这些国家的驻华大使,提出的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他们能出手对日本进行干预,但不管你恳求也好,呼吁也罢,大家都只想当和事佬,没有一个肯站出来帮我们的。

美国要求双方克制,你们两家都别打了。

英国进了一步,说如果远东局势继续恶化,就不会跟日本搞好关系。

但这些表态都是雷声大雨点小,说到底,他们关心的是在华老外的生命财产,害怕的是一不小心卷进来,日本人的拳头捣到自个身上。

这位要说了,人家既然始终都不肯帮你,怎么还老喜欢拿你的热脸去贴他的冷屁股呢。

不是老蒋犯贱,而是不得不如此。

(937)

2010-12-1509:14:27

二战还没有爆发,但霸主们已经初显峥嵘。他们相当于战国时的秦、晋、楚、齐等大国强国,中国什么角色,不过是郑国、鲁国那样的小鱼小虾。

小国怎样在大国的夹缝中生存下去,这是一门学问。

百年以来,凡当国者,必定要先进修此类生存学,特别是在遭到一个大国侵犯的时候,本能的反应,就是要另找一个大国作为同盟者。

谁是我们的同盟者?

在逐渐失去德国的军援之后,有人说是苏联,但老蒋并不认为那是一个可靠的依恃对象。

他看中的仍然是英美,特别是美国。

诸多原因中,有很重要的一条,也是古人给总结出来的,就是如果你要以夷制夷的话,最好是能做到远交近攻。

苏联跟我们交界,是近邻。在它羽翼未丰时,可能表现较为克制一些,还可能因为自己的需要主动上来拉你一把,然而一旦有机可乘,并不会比日本这个“东夷”好到多少,所谓“祸在肘腋”是也。

太近,一般是很能“交”得了的。李中堂的以夷制夷法,无疑是吃了这方面的亏。

“美帝”却不同。

这个“帝”远在天边,隔着整整一座太平洋,在领土疆域上对我们没有多少威胁。

翻开史书看看就知道,近代以来,“美式侵华”只是要打开门户做生意,并未占去我们寸土,反观俄人,要么不来,一来就跟患了暴食症一样,动辄抢去我们数十百万平方公里土地。

到了民国年间,漫说一个那么大的外蒙了,就连新疆也还处于老毛子的实际控制和影响之下哩。

不过,也正是由于美国人对我们的土地兴趣不大,把它拖下水打仗的可能性就很小,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