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节(1/2)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2010-12-1708:38:04

此前的算法都碰到了障碍,两次总攻,包括德国顾问给制定的“铁拳计划”均功亏一篑,怎么办。

到底是黄埔军校的教育长,他发现,自己还能找到第三种算法。

你看,第一次总攻,用是的一线平推法,第二次总攻,用的是重点突破法。

都失败了。

这时候何不试试一切两半法。

虹口和杨树浦,我要从中间划过去,一切两半。

8月19日,张治中将指挥部移至王敬久87师司令部驻地。

这时候他手中可用之兵更多了,夏楚中第98师和宋希濂第36师已先后到达上海。

论战斗力,这两支部队均为中央军精锐,战斗力都不俗。其中,夏楚中师属于陈诚的“土木系”,宋希濂师则是从以前的87、88两师中分离出来,因为“西安事变”才调到了西安。

随着张治中一声令下,第三次总攻开始。

这次一马当先的是王敬久师。该师在上海北郊驻扎的一个团刚刚又因钟松师接换原防,从而得以抽身而出。

得到自由之身后,这个团马上由北向南,猛攻杨树浦阵地。

继化学兵之后,装甲兵也随队作战。

自“一二八”淞沪会战以来,都只看到日本人的坦克,从没见过我们的坦克长啥样,这可真够新鲜的。

在当年的长城抗战中,身为第17军军长的徐庭瑶被日军坦克剌激得不行。战后不久,他即上书老蒋,建议组建自己的机械化部队。

经老蒋批复,由徐庭瑶负责组建了装甲兵团,这是当时中国第一支也是唯一一支装甲部队,徐庭瑶由此被称为“中国装甲兵之父”。

敌人有的武器,我们也得有。装甲兵团司令官杜聿明专门调来了两个战车连,步兵前面终于有坦克可以开道了。

坦克在前面确实不一样,大模大样,摧枯拉朽,还有铁甲给罩着,这让步兵们大开眼界。

行了,让这些铁家伙冲在前面吧,还可以帮我们挡挡子弹。

坏了。

即便是王敬久师这样的“德械师”,也没有经过步车协同的训练,他们并不知道坦克也需要保护。

战车连的东东均为英国维克斯坦克,挡子弹还凑合,重磅炮弹它能挡得住吗?

果然没一会就有坦克被鬼子的炮火给搞掉了,只得停步不前。

不过,当天战绩最佳的仍然是王敬久师。

除了战车连助阵,大长声势外,还缘于一个上海居民的报信,后者给进攻部队指了一条路,那里没有日军守备,可以直接进入日租界。

至下午5点,王敬久师已攻入杨树浦区,并占领了许多街道,其左翼最前沿部队更直抵公大纱厂门口。

王敬久闻言大喜,据他的一位幕僚记述,当是时,上下情绪乐观,师长、参谋长都曾坐在草坪上围坐庆贺。

张治中也很高兴,不住地夸奖自己的学生能干。

这时候已经是晚上两点,但公大纱厂还是没能攻得进去,攻坚部队疲惫已极。

王敬久便向老师请求,能不能让我们歇一歇,明晚再打——淞沪会战期间,基本上是我们晚上攻,日军白天打,交替作业。

张治中同意了。

这让他大为后悔,因为白天一到,日军以飞机大炮为支撑,立刻卷土重来,不仅公大纱厂拿不下,连原来到手的很多街道也一块丢了。

不甘心。

8月20日,张治中趁着月色赶到前线,督导各部发动第四次总攻。

孙同学、王同学之后,宋同学(宋希濂)上场了。

(942)

2010-12-1718:43:55

当年在“一二八”会战中,宋希濂因强渡蕴藻浜而一战成名,风头甚至盖过了同期的孙元良和王敬久。

宋希濂打仗的特点似乎是,要么不出战,出战即有亮点。

在第四次总攻中,他又打出了一个令人惊艳的亮点,这就是汇山码头之战。这一仗按照宋希濂自己的评价,是他在淞沪会战中打得“最精彩、最激烈、功绩卓著”的一仗。

半夜12点,宋希濂挥兵出击。他没有指到哪儿打哪儿,目标方向就是一个:汇山码头。

汇山码头就在黄浦江边,王敬久师的突击队也曾经打到过那儿,但毕竟还是突击队,不是成编制部队,而且这时候经过增兵,日军的防守也明显加强,从宋希濂师出发的路口,到汇山码头,已是层层设防,称得上是关卡重重。

宋希濂要做的,就是过五关斩六将。

当然,作为一师之长,他还用不着亲自去演关公,争演这一角色的是麾下三个团。

往汇山码头去的道路是非常艰难的。

中国战车在第三次总攻击中发挥了作用,这次又被搬了出来。

主攻团以战车第一连为前导,一路闯关,连破日军数道封锁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