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节(1/2)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2010-12-1608:18:30

由于盛世才的拍板,全新疆都被动员起来,建立起一条长达3600里的运输线,在美国参战之前,这是维系中国继续抗战的最重要的一条国际生命补给线。

这条运输通道无疑充满着艰辛。

所有的军用物资都得来不易,特别是汽油,你如果用飞机汽车来运的话,那还不够路上消耗的呢。所以有很长一段时间,主要靠骆驼和马车来拉,而当年它们都是以千头或千辆来计算的。

在这场举世罕有的陆空大转运过程中,“新疆王”盛世才可以说功不可没。据记载,他在那几年里,每天早上6点就起床,晚上12点才能入睡,“吃饭也办公,会客也办公,凡有重要公事,不拘什么时候,都可拿来批阅”。

他忙什么呢,就忙交通,忙运输。

在新疆,盛世才就是皇帝,他的命令也无异等同于圣旨。

新疆不是深圳,那里的作息规律相对来说是比较慢的,但被这么一搞,差点人人都要变成超级工作狂了。原来多落后的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直通公路、汽车接待站、航空站,该有的都有了。

从1937年9月开始,至1941年日苏签约之前,在八年抗战的前半段时间里,我们在军事外援上主要依靠苏联。

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是当时我们能从国际上捞到的最后一根稻草,有多珍贵,那是不能用语言来形容的。

上海战事更趋激烈。

8月18日,陆战队一个骑兵分队突然杀入已被我控制的虬江路防区阵地。

守卫阵地的是保安总团。他们不是野战正规部队,一时间被日军骑兵打得有些摸不着头脑。这帮孙子在马上乐得什么似的,竟然几进几出,视人如无物。

东洋马灵活啊,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正在百思无计,保安总团的一个中队长忽然看到虬江路上有一家木炭行,里面推着千余只炭篓子,现在打仗,木炭行里空无一人,篓子内自然也空空如也。

这中队长反应比较快,他马上有了主意。

你不是会几进几出吗,我让你进得来,出不去。

天黑的时候,日军骑兵分队又打着马摸过来了,迎面碰上的是一对“慌不择路”的中国兵,而且没打几枪就跑了。

早已尝到甜头的鬼子骑兵哪里肯舍,跟在后面猛追。

转过一个小巷后,感觉马脚踏进了什么东西,转眼间人仰马翻。

呵呵,此辈陷进我们早已设下的“炭篓阵”了。那千余只空篓子被拴住一起,堆在一处,真是想不踏进去都难。

这当口,两旁二楼上埋伏好的四挺机枪嘎嘎地叫了起来。

想做反击先锋的骑兵分队,除了四个被俘外,其余都翘了辫子。

就在这天晚上,陆战队盘踞的一座七层大楼被中国一支秘密部队给轰掉了。

特大新闻。

(940)

2010-12-1620:46:57

实施者为抛射炮化学兵联队。

在化学战方面,使用得最肆无忌惮的是日本人。从“九一八”到“一二八”,再到长城抗战,几乎无处不见日军的化学武器,后来更有令人毛骨悚然的731细菌战。

不过,小日本放毒气也就只敢对着中国人,当他们面前站着的是美英苏老外时,连手指头都不敢动一下,因为后者在化学战方面的能力更为了得,你放我也放,日军吃亏,所以不敢放。

我们最好也能以牙还牙,散点毒气给他闻闻,可惜我们人没他们歹,搞不了那么伤天伦害天理的“科学研究”,同时受《日内瓦公约》的限制,也没法弄到毒气炮弹。

尽管如此,架子总还是要有。老蒋一声令下,军政部长何应钦亲自负责,着手在南京组建了化学兵总队,进行化学战训练,到淞沪会战爆发前,已培训出了三期学员。

张治中在上海组织攻坚战,叫得最凶的就是没有重武器。德国造的火炮不行,轰不塌陆战队的建筑工事,如之奈何。

供张治中差遣的全是德械师,给他的炮也都是当时国内顶尖装备了,这还不“重”,什么才能称得上“重”?

老蒋穷搜家底,把化学兵总队的那些炮翻了出来。

化学兵总队的炮叫李文斯抛射炮。

这种炮本来是用于投射毒气弹的,我们搞不来毒气弹,只能派另外一个用场——放黄磷燃烧弹或者高爆弹,后者可以通过进口得来。

恰恰好对了上海攻坚战的路子,那里紧缺喷火器。

其实一开始,李文斯抛射炮就相当于喷火器。

那还是一战的时候,喷火器刚刚开始使用,一个个巨笨无比,射程又极短,等士兵呼哧呼哧把大油罐搬到前线战壕,没打死敌人,自己就先给累死了。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叫李文斯的老外便造了这种炮,不用油罐,用油筒,靠炮把油筒抛射出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