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节(1/2)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2009-11-1108:19:59

马占山发了火,张景惠心里就发了毛,无论板垣怎么软硬兼施,都不肯离开哈尔滨到齐齐哈尔去就职。

板垣下了决心,让张景惠给他搭桥,一定要去会会这个传说中的死对头。

马占山没有拒绝,只是提出见面地点既不能在齐齐哈尔,也不能在海伦,必须在第三方的一个秘密地点。

这次谈判结果出乎几乎所有人的意料。

板垣承诺,仍由马占山担任黑龙江省主席,日本划该省为自治区,持无领土要求、不驻军、不干涉内政三项政策,只派日本顾问协助。

条件是:必须将省内的铁路、矿山、森林权益转让给日本,并由日本负责满洲国防。

马占山——

同意了!

对此,板垣本人也大为吃惊,以马占山在江桥的态度,他原本预料谈判将会非常艰难,已经做好了无功而返的准备。

他没想到马占山如此爽快地就答应了,甚至起码的谈价还价都不需要。

早知马占山如此想法,江桥之战前这样谈一下不就好了吗?关东军和第2师团(仙台师团)何至于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

马占山,其实连我们也看不清、弄不懂你了。

只能说这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物,不能单纯地用一个好或者坏来形容。

按照马占山事后的说法,他这次接受日本人的条件,是一次早有预谋的诈降。

但如果我们不为尊者讳,通过史料分析就可以看出来,事情并非那么简单。

那段时间,驻齐齐哈尔的混成第4旅团(铃木混成旅团)一直未主动对马占山部发动进攻。

究其原因,马占山和参谋长谢珂有了一段对话。

谢珂认为,海伦占有地形之利,且抵抗力量不断壮大,日军恐蹈江桥覆辙,所以不敢贸然发动攻击。

马占山对此却另有一番解释。

他说这事与小皇帝溥仪有关系。

十多年前,马占山曾到天津叩见过溥仪。溥仪还送给他一张古画,并从此知道了他的名字。这次日军之所以不穷追猛打,就是因为溥仪以“马占山是我的人”为由向日本求了情。

这个理由很有点无厘头,溥仪几斤几两,日本人要听他的?

但是谢珂还是从“溥仪求情”中嗅出了另外一番味道,他劝马占山不要对日军存有任何妄想。

马占山却自顾自地又说出了下面这番话:

“如果我们有了力量,什么时候抗日都不晚。现在锦州不保,张学良看来是永远回不了东北了,我们也应该想想以后怎么办。”

怎么办?以谢珂的想法,就是同日本人血战到底,不还我河山,誓不罢休。

可他改变不了马占山。

无奈之下,他只能和苑崇谷等人一起,交出兵权,转投它方。

不料半途中身份暴露,遭到日军扣留。日本人在知道他曾是江桥抗战的黑龙江守军二把手后,便想利用他,就问他愿不愿意去坚持抗战的苏炳文那里说降。

愿意啊,怎么不愿意。当着日本人的面,谢珂满口同意。

到了苏炳文的地面,谢珂不仅没尽说客的义务,还鼓励苏炳文继续抗日到底,而他自己也留下来担任了后者的参谋长。

无论身处何种逆境,谢珂始终不愧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热血军人。

如果是假降,何至于连同甘共苦的参谋长都蒙在鼓里,且最终撕破脸皮,分道扬镳?

有人揣测,马占山当时可能是认为既然张学良无法再入东北,而日本人又答应不干涉江省事务,自己可以取得管治一方的权力,以后趁机再图将来。

但这是一个足以令他后悔不已的决定,一世英名差点就毁在这上面了。

就在关东军在江省大有“斩获”的时候,南方的大上海正在发生一件大事。

(176)

2009-11-1114:12:50

这件事的主角之一是日本海军。

东北打到现在,立功的立功,封官的封官,进爵的进爵,反正没海军什么事。用一个经典句子形容就是: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作为一个海洋岛国,又是靠甲午海战起家的,日本对海军不可谓不重视。在大型驱逐舰、重型巡洋舰、大型航空母舰等方面,均能自主设计制造,其海军实力连西方列强也不得不另眼相看。

当年英美国家之所以要拉滨口内阁签伦敦海军裁军条约,也是因为看到了日本海军的实力,不敢不把这亚洲的黄皮猴子给拉进来。

与海军相比,陆军就寒碜多了,连像样点的大炮都没几门。用海军的眼光来看,就两个字:粗糙。除了会吹点牛皮,跟西方的英美军队那是比也不能比,注定干不出什么成绩。

可这只是海军一厢情愿的想法。人家陆军虽然技术粗糙,可是心比天高,很快,他们就充分发扬了不须扬鞭自奋蹄的精神,发动了“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