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节(1/3)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2010-09-2106:54:52

在这一过程中,他们至少有四次违约。

第一次是撤军。

日军说是要撤,炮弹却不想再拖回去,而是朝着宛平城就放,总计连放了70发。

王冷斋打电话去问,说是“掩护撤退”,就这么着,足足“掩护”了一个半小时,炮声才停。

第二次是接防。

按照协议,宛平守军必须等保安队来接防才能从城中撤走。可是从北平赶来的保安队却在半路上遇到了“劫道的”,日军看见就打,没法过来了。

王冷斋进行交涉,好歹放了50个人进来,说是可以“先行接防”。

50个保安队员,就算再加上宛平城里的警察,看城门都嫌不够,王冷斋理所当然只能拒绝接防。

再交涉。天津驻屯军那里总算松了口,说可以放全部保安队员进来。

等人进城,王冷斋一查点数目,连200人都不满。原来日军放人不放枪,规定重武器不能带进宛平城。因此最后只好每3个人扛一挺机关枪返回北平,如此一来,人自然就少了。

虽然离协议中的300人尚有距离,但已经能在城里布防了,王冷斋也就不再坚持。在保安队接防后,金振中便带队移出了城。

接防之后,河边旅团长特地派出一个顾问、一个秘书以及一个翻译官,三个人,带着香槟酒来到宛平城,当着面要来慰劳王冷斋。

王先生,辛苦辛苦。

来,我们干杯,以庆贺“此不幸事件”能够短期解决,并祝愿以后永不发生。

王冷斋举起杯,一饮而尽。

看起来确实要风平浪静了。为了监视撤兵,中日双方当时都派了监督代表,中方的那位代表白天看着日军撤走的,现在就早早地回北平去了,大概他也认为,是时候回家洗洗睡个安心觉了。

可是王冷斋并没有“酒酣壶醉抱诗眠”,等三个日本人一走,他就派人出去侦察,看日军是不是真的按协议所说撤走了。

“探马”汇集的情报让他大吃一惊。

城外不仅有还未撤走的日军,甚至去而复返的都不在少数,加起来达到了300人。

我撤你不撤,这不还是想攻城池么?

王冷斋赶紧通知已撤军的金振中准备返回,一出门,正好又看见一个日本人。

这家伙也是监督代表,叫中岛,他想溜。

哪里走。王冷斋一把揪住。

今晚上我请客吃夜宵,你就不要回去了。

中岛一个劲地摇头:不不不,我还是回去吧。

王冷斋扳起了脸。

你到底是不是监督代表?

中岛不明究竟,只得点头:是啊,怎么了。

是就好。我告诉你,现在你们城外的部队并没有全部撤走,你是监督他们撤退的,他们不走,你的责任就没尽到,当然不能走。

王冷斋的脑子多清楚。原来的樱井已经被放回去了。多个人质多条路,身边有这么一个家伙,交涉起来会更方便一些,岂能让他这么溜掉。

不出所料,凌晨2点,城外日军果然开枪,并攻城了。

这是日军第三次背约,给我们玩偷袭。

王冷斋早有防备,一把将中岛拖起来,让他跟日军指挥部联系。

中岛电话一打过去,那边一听,坏了,原来中方已有准备,赶紧辨称:刚才打枪是哨兵误会了,我们并没有攻城企图。

枪声停了。

(827)

2010-09-2210:37:34

王冷斋意识到只要城外日军不撤完,事件就不能说得到了完全彻底的解决。因此,他决定带着中岛一起到北平去谈判。

大家又重新坐到了一张谈判桌前。

中方是秦德纯和王冷斋。日方是樱井、斋藤还有中岛。

问:日军为什么不撤?

樱井在宛平城里捡了条性命,心有余悸,加上中岛就坐在旁边,没法当面抵赖,所以一句话都不敢多说。

见樱井不响,斋藤只好站出来“解释”说,是有日军没有撤,不过他们留下来不是要攻城的,而是因为此前作战死了好些人,战后有两具尸体一直没找到,所以实际上是“搜尸队”。

王冷斋笑了笑,你们搜两具尸体而已,需要那么多人吗,而且还带着枪炮,兴师动众,如临大敌,这哪是搜索,分明是准备打仗嘛。

斋藤的反应倒还蛮快。

这个这个……我们还不是怕你们从城头上开枪吗,所以多留了些部队,“以资警戒”。

在谈判和辩论方面,秦德纯早已是此中高手。一看这场面,他也不跟日本人纠缠细节了,当即定调:原来是为了搜索尸体,这个容易,我们可以帮忙。

斋藤的“搜尸”一说,本是为了抵挡王冷斋的质问,哪想到被秦德纯这么一提,却真的成了谈判所要讨论的主题,顿时就傻了眼,但坑是自己挖的,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