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节(1/2)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2010-06-1513:58:25

桂系找老冯代言,老蒋则让程潜、朱培德、居正等人轮番入桂。大家各怀心思,互相试探,彼此找台阶下。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9月6日,南京政府下令,仍任命李宗仁为广西绥靖主任、白崇禧为军委会委员,黄绍竑则回浙江省任原职。

这实际上是老蒋接受桂系的“折中策”,双方各退一步的结果。2天后,中央军奉命从广西边境撤退,两广危机至此全面消除。

就在这一天,老蒋听取了关于北海事件的报告。对各种各样计谋如数家珍的老蒋,马上就得出结论,这是所谓新19路军干的好事。

他把解决新19路军问题作为蒋桂和解的一个重要条件。

这个条件,李白全盘接受。

李白能容许新19路军在广西重建,原本就是用作对老蒋讨价还价的筹码。现在这个筹码已逐渐失去了其利用价值,反过来却对自己构成了威胁。

在此之前,由于担心翁照垣在北海坐大,李宗仁曾想把他调回南宁,可是翁却一再拖延,“抗不众命”,这让李白都不由心惊。

现在正好出了北海事件,李宗仁便借着这个由头,撤销了新19路军建制,将翁照垣予以解职。如此,既可向老蒋有个交代,又解除了身边的隐患。

在新19路军撤销时,李宗仁照例把责任都推在老蒋身上,大概还随口说了几句“要不是这老奸贼,我是舍不得取消19路军编制的”之类话。

明眼人都能看出假,可老翁偏偏是个实诚人,他竟然以为对方真有此意,立刻表示:既然如此,那就把编制取消,以应付老蒋。部队留下,我带他们上广西的十万大山打游击。

据说李宗仁闻言,当时就黑了脸:你要去自己去,600个兵一个都不能带走,全都得交给我。

急了,所以再也顾不得表演。

在李白正式就职后,老蒋来到广州,他要与对方见上一面。

命运是多么会捉弄人啊。

遥想当年,老蒋和李白是一道指挥北伐的。之后蒋下来了,李白升到了前面。再之后,蒋咸鱼翻身,又露脸了,李白仍排列在侧。再再然后,蒋桂之战爆发,李白一败涂地,被逐出中央,并曾一度亡命天涯。

从那以后,他们彼此怀恨,似乎永无抬头相见的机会。

人生若只初相见。经历多年敌视,大家再见个面,碰个头的建议,最初却是由白崇禧提出来的。那时候中央军仍滞留桂省边境,白崇禧就对访桂大员说,要不我去拜见一下“委员长”,表达一下我们的诚意。

这就成了老蒋电召白崇禧赴穗一晤的由头。毕竟双方斗了这么久,老蒋还是不太容易第一个说出“哥俩好”这种话的。

见面会既由白崇禧承诺,照理应该他去。可白崇禧却临时反悔了。原因是他的太太害怕这是老蒋玩的花招,不肯放丈夫去广州。

并不是白夫人胆特别小,而是目闻目睹的事情多了。想当初,方振武可不就是被老蒋见个面就扣住不放,一去不复返的吗?若论与蒋的冤仇,李白比方振武只有多无少。

白不能去,李只能代其而往。

(701)

2010-06-1519:56:43

形势摆在那里,并不是说政府下个任命,大家就个职就算完了。老蒋的心情要是一不好,再来个免职令,甚至中央军再度围桂,都极有可能。

现在老蒋召见,你说不去,不给面子,那不是送给对方修理你的借口吗?

所以不能不去。

去了之后心才定下来:一切都好。大家客客气气,唠唠嗑,话话家常,就把时间打发过去了。

此次蒋李会晤,看似不起眼,在会谈内容上,也没涉及到什么军国要政,但却是蒋桂自分裂后的“第一次握手”。有了这次握手,双方逐步走向和解,为今后在抗战中进行合作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便是围绕成都、北海两事件的谈判。

在借察绥战事“以战迫和”的初次尝试失败后,老蒋开始寻求在谈判桌上以谈促和。他希望日本人好好地总结和反思一下:看看你们在中国多么招人恨,这是什么原因呢,逼我太急之故也。如果我们能坐下来好好谈谈,未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双方的问题。

可惜,事与愿违。与以前任何一次没有不同,日本人即使总结,得出的结论也万变不离其宗:他之所以招恨讨嫌,原因不在他自己,还是全在中国人身上。

至于让他反思,怎么可能呢?

不管怎样,还是先谈了再说吧。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9月15日,中日在南京开始谈判。

此次谈判,双方颇有针尖对麦芒的架势。中方谈判代表一反常态,表现出了极其强硬的一面。

时势不同。国内所谓的“亲日派”此时几已无存身之地,继汪精卫受伤离场后,外交部次长唐有壬亦被剌身亡。

在遭遇不测之前,唐有壬已有预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