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节(1/2)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2010-06-1617:14:59

作者:advaah回复日期:2010-06-1603:24:55

民国二十四年(1936年)7月13日,在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上,他给对日外交又划了一道线————

老关,应该是民国二十五年吧。

还有一年抗战就要爆发了,期待更精彩更悲壮的国民革命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06-1617:18:25

搞外交不是干其它活,要的就是沉稳老练,压得住阵脚,高宗武就是能力再强,工作再有激情,一时半会,老蒋也不可能考虑到他。

老蒋属意的人选是张群。

后者差不多跟老蒋、黄郛他们是一辈的,这样的人,用起来才能放心。

张群一上来,就秉持老蒋“所谓忍痛,非屈辱之谓也”的原则,处处不肯示日以弱,以免重蹈前任的覆辙。

他干脆向日本方面提出,要不你们外交部弄一个菜单给我,我们拿回家看一看,商量后在上面划一划,哪些可以答应,哪些不能答应,给你们一张“消费单”,不就全结了吗,省得你们今天这要求,明天那要求,天天来烦我们。

当时的日本大使还是有吉明。这位老兄在日本人里面还不算太坏,他自己也不同意日本军部对华的过分强硬做法,可问题是,他指挥不了军部,军部却能指挥他。

说起来悲哀,虽说是一个堂堂大使,有吉的实际职权还没有大使馆的武官大哩,因为后者恰恰是军部立场的代表。

现在张群要他拿菜单,他哪里拿得出来,私下里只得承认自己是个有名无实的大使,在中国只能处理些一般事务,根本不可能有自己的政策方针。

他的角色,说到底,只不过是军部,或者说是使馆武官们的一个传声筒罢了。

被张群这么逼一下,有吉自己都觉得很没面子,没多久就辞职回国了。

继任的是有田八郎。可这位仁兄“升不逢时”,刚到上海,日本国内就发生了“二二六”兵变。政府和军部都是一片混乱,更没有任何指示能及时传过来。于是,有田就像是一台电脑突然因断电而死了机,人是还在那里,却什么主张也提不出来。

等到“一二八”事变结束,双方才开始谈判。不过仍然谈不下去,关键点就在于大家的立场根本无法对接。

张群坚持“中日关系三原则”,有田也照旧主张“广田三原则”,一个要求取消淞沪、塘沽两协定,另一个则要对方先承认“满洲国”再说。

反正还是两个“原则”打架,各说各话,谁也不让谁。

在谈判的过程中,有田还一度想求助于“场外观众”,即利用“两广事变”向中方施加压力,可是两广很快就被老蒋压住了,有田无机可乘,谈判陷入僵局。

等到蓉北两案一出,日本人认为可算抓住了把柄,又开始对通过谈判攫取利益热衷起来。

他们的老习惯是,往往换一个打法,就要换一个人。

这次来当大使的是原天津总领事川越茂。

川越能当大使,有一个特殊背景,那就是他是由作为武官的矶谷推荐的。

听起来真是荒唐,下级竟然还能指定自己的上司,而且一荐就准,可就因为这个原因,川越的位子甚至坐得比两位前任还要稳当。

川越果然来者不善,颇有“军部作风”,没几天就搞了一个“最后通牒”,提出“8项要求”,不仅大大逾越了就事论事的范围,而且就其“要求”之苛刻,甚至超过了当年的“二十一条”。

(704)

2010-06-1619:02:53

张群倒吸一口凉气,但彼有来言,我就得有去语,如果立刻全盘拒绝,就没法谈了。

他权衡了一下,决定采取避重就轻的办法,即从“8项”中挑出3项,不是说答应,而是说大家可以谈。

张群把自己的建议写成一式两份,分别发给留京的行政院副院长孔祥熙和在广州的老蒋。

老孔会算帐,几个珠子一拨,同意。

蓉北两案我们杀了他的人,现在理亏着呢,日本人要求提的过分一点也不足为怪。

张群的心稍定了一下,可是第二天,当他接到老蒋的电报时,却被惊得哑口无言。

老蒋告诉他:别说八个要求,一个要求都不能答应,连商量一下的余地都没有!

我告诉你,日本人就是来讹诈咱们的,想效“日本亡朝鲜故技”。

伤了人,就说伤人的事,死了人,就说死人的事。我们又不是故意的,无非道个歉,赔个钱,怎么凭空多出了这么多要求。

如何交涉呢,老蒋用一句话做了概括,叫做“目无斗牛”。

我们不要眼光老是盯在蓉北两案上,觉得好像亏欠了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