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节(1/2)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2010-06-1819:18:45

王英虽然出生内蒙,但与李守信不同,他不是蒙古人,是汉人。从履历表上看,这哥们也是个典型的“跑江湖”的,奉过的主子多了去,当然大多数都是挂个名号,混碗饭吃。他先后跟过冯玉祥、阎锡山、张作霖,反正谁当红就跟着谁。到了日本人过来,他也就“顺应历史潮流”,站到膏药旗下面来了。

在伪蒙军这个圈子里,日本人用的比较多的是李守信,但他们对伪军从来没有真正放心过,为了便于使用,时常要搞搞权力平衡。正好王英过来,一看,也是个老兵油子,和李守信是一对,就有意识地拔高他,因此任命他为“大汉义军”的司令。

所谓“大汉义军”,说穿了就是匪军,都是日人四处招募的关内外土匪和汪洋巨盗,这伙人有奶便是娘,领了钱后,便成天在草原上杀人放火,干尽了各种各样的坏事。成为“伪皇军”后,他们被编成5个旅,共有5千之众,与德王和李守信成三分之势,是除伪蒙军之外的另一支伪军主力。

绥东告急。但在得知伪军即将发动主动进攻后,傅作义却出人意料地冷静下来。

他在思考伪蒙军的七寸在哪里。

这就是古今中外很多名将所具有的共同特点:不管外面如何嘈杂,都能做到百般审慎,谋定而后动,而一旦拍扳,则义无反顾。

伪蒙军全部加起来有1万5千人,绥军只有1万人,差着三分之一。伪蒙军的战斗力虽不及日军,毕竟也不是豆腐皮做的,而且此战对傅作义还有一个额外的要求,那就是不打便罢,一打要必中。

你弄个十天半个月,哪怕是始终压着伪军打,从全局来看,也是败仗。

因为到时日本人肯定要干涉,而不管是不是会出动大批日军上阵,局面都会变得完全不一样。

必须要快,在日本人还没回过神来之前,就用“迅捷手段”把伪军给干得没有脾气。

因此第一拳非常重要,绝不能失手,但是一时还看不出这一拳应该打在哪里,那就走着瞧,让伪军给我提供答案。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1月13日,王英率“大汉义军”从商都出发,兵分两路,其中一路直奔红格尔图而来。

从商都到红格尔图有60里路。伪军花了足足两天时间,其先锋才到达红格尔图附近的阳坡村。

来到目的地后一看,乐了。

守军太少了,才3个连,300人,而伪军自己有多少呢,1500人。

不光是少,还老,都活像是退休返聘过来的。

50个壮汉打1个老头,会有什么难度?

这些“前土匪”们相互对视一眼:今天真是交好运了,冲过去只是一阵风的事。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1月16日,红格尔图战斗正式打响。1500名伪军唿哨一声,骑着马,向守军营垒猛扑过去。

很快,他们的表情就由兴奋转向惊讶,再转向痛苦。

(711)

2010-06-1909:39:17

作者:王道子回复日期:2010-06-1908:54:59

守军太少了,才3个连,300人,而伪军自己有多少呢,1500人。

不光是少,还老,都活像是退休返聘过来的。

50个壮汉打1个老头,会有什么难度?——

应该是5个壮汉打1个老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06-1909:43:32

对方太能打了,一个个枪法精准,生龙活虎,最主要的是非常镇定从容,伪军冲上去,等于是在充当活靶子。

你还不能说伪军不卖力,在两个小时之内,他们连续发动了6次快攻,不到半个小时就要冲一次。但不管冲击的浪头有多高,最后都跟打在石头上一样,不仅无功而返,还伤痕累累。

伪军不知道的是,他们已经进入了傅作义预设的口袋阵。

口袋阵的特点是,开口很小,里面很大。傅作义把主力部队放在后面,这些人开始不打仗,是准备最后扎口袋用的。放在前面,担任“各县村围堡之守备”的,就是伪军遇到的“老弱残兵”,但其实他们既不弱也不残,都是部队里选出来的有相当作战经验的老兵。

这些老兵的外貌容易给对手造成这样一种错觉,就是打他们应该不困难,只要再使把劲就能挤过去。

兄弟我以前打老版本的“红警”就是如此,老是认为自己能打得过去,可又总是半途而废,于是从头再打,乃至到了熬到深更半夜不眠不休的地步。

这就叫上瘾。

伪军打红格尔图上了瘾,他们甚至把这里的电话线路都给割断了,意思就是要切断红格尔图与外界的联系,好好地围上两天。

傅作义电话打不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